这里被称为露天建筑博物馆

太阳沟建筑群见证旅顺百年变迁

辽宁日报 2020年11月30日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修缮后的关东军司令部旧址。

旅顺实业学校旧址。

旅顺师范学堂旧址。

本报记者 朱忠鹤 文并摄

核心提示

太阳沟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虽然名字中带有“沟”字,但实际上,太阳沟是一片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区域。作为全省14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太阳沟被人称为“露天建筑博物馆”,仅在其核心保护区内,就拥有百年建筑353栋,这其中有历史人物旧居,也有一批具有历史影响的百年建筑。

历史文化街区档案

名称

旅顺口太阳沟

时间

1899年至今

位置

大连市旅顺口区

核心保护面积

39.79公顷

侵略者成立 关东都督府

虽然现在的旅顺口只是大连市的一个城区,但在1931年以前,太阳沟乃至旅顺却是日本侵占整个关东州时期的政治、军事中心。

从沙俄手中夺来关东州后,日本在旅顺先是成立了关东总督府,之后于1906年成立了关东都督府,用来“掌握管辖关东州,保护管理南满铁路的有关事务”。

杨玉璟介绍说,关东都督府是“军政合一”的机构,它下设两个部门,一个是陆军部,一个是民政部。前者统率派驻在东北各地的日本军队,后者掌管关东都督府辖区内除军事事务以外的一切行政事务。13年后,也就是1919年,新成立的关东厅取代了关东都督府,结束了“军政合一”的管理模式,开始了军民分治。

关东都督府陆军部当时的办公地点,现仍伫立在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内,不过竖立在一旁的石碑上,并没有标记建筑原有的名字,而是写着“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部旧址”这几个字。

掩映在翠柏之中的大楼,外立面的主色为浅黄,立柱为白色。1919年前,这幢浅黄色的欧式建筑是关东都督府陆军部所在地;1919年之后,这幢建筑的名称连同它的主人,一并改名为关东军司令部。

尽管这个司令部在太阳沟只存在了两年,之后迁至沈阳,又于1932年迁至长春,但这个司令部设在旅顺期间密谋策划了许多事件。

史学界已经形成公论,“九一八”事变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日本军国主义经过蓄谋已久的策划和精心准备后所采取的占领东北、灭亡中国、独霸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步骤。位于旅顺口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关东军司令部,就是推动这一整套步骤的实施者。

1931年,关东军司令部迁至沈阳;同年,关东州改为关东州厅,隶属于伪满洲国的关东局,太阳沟及旅顺的政治地位开始下降;1937年,关东州厅迁至大连,太阳沟原有政治功能的建筑相继改为学校、医院。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一周后,苏联红军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相关协定开始进驻旅大地区。这期间,太阳沟内的建筑功能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变,很多建筑被苏联红军征用为医院、宿舍和兵营。

1955年,旅顺又见证了另一个重大历史时刻。这一年的4月15日,新中国和苏联在旅顺举行了防务和装备交接仪式,陆海空三军圆满完成交接任务,至此,旅顺和大连地区结束了半个多世纪一直由外国人统治和管辖的历史,重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5月下旬,苏联驻军指挥机关及陆海空12万人分批撤离。

就在这一年,在太阳沟内,一座造型别致的“中苏友谊纪念塔”破土动工,两年后,该塔正式落成。

沙俄规划,日本占据后大规模建设

大连市旅顺口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虽然名为“太阳沟”,但在当地人口中指的并不只是一条沟,而是约定俗成的一大片区域。这片区域南向大海,东西北三面环山,是大连市旅顺口区最具历史文化积淀的区域之一。虽然偏于一隅,但旅顺及其太阳沟却见证了中国近代,尤其是东北近代的风云跌宕。因此,旅顺当地人常用的一句推介语就是“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

“旅顺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大连城市历史研究者、大连市规划展示中心副研究员杨玉璟说,因为拥有独特的港口资源,清光绪六年(1880年),李鸿章奉命“统筹海防”,他把经办海防的重心转移到了北方,一心一意筹办北洋水师,北洋水师的主要基地在旅顺、烟台和大连,这也是旅顺城市发展的开端。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旅顺被日军侵占,旅顺一时间成为人间地狱。残暴的日军不仅大肆屠杀已经放下武器的清军,而且还滥杀无辜,对旅顺城内的普通民众大肆杀戮。在连续5天的屠城中,约有2万名无辜百姓惨遭屠杀。

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但是,《马关条约》中割让辽东半岛的条款损害了正筹谋远东扩张的沙俄的利益,于是,沙俄、德国、法国3个国家策划了被后人称为“三国干涉还辽”的历史事件。无能的清政府在支付了3000万两白银后,赎回了辽东半岛。

不久,沙俄以帮助清政府讨回辽东有功为由,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1898年,沙俄强租旅顺和大连。

出生于太阳沟的大连旅顺文史学者邹祁对于自己家乡的历史十分熟悉。他告诉记者,强租旅顺大连之后,沙俄在1899年单方面将租借地命名为“关东州”。关东州囊括了现在辽东半岛的广大地区,其行政中心就在旅顺。

在沙俄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州”是其边疆地区的行政建制。沙俄将租借地命名为“关东州”,有着对外宣示辽东半岛是沙俄边疆领地的意味。就在这一年,沙俄开始对太阳沟地区规划、设计,建设新市街。

此前,在北洋水师进驻旅顺期间,在旅顺龙河的东岸,已经有了一个被称为“旧市街”的区域。沙俄新规划的市街与旧市街一河之隔,因此得名“新市街”,这就是现在的太阳沟。一东一西,两个街区,同属旅顺,却在历史沿革中有着不同的主导者。

从1899年至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前的几年间,沙俄在太阳沟地区建设了一批欧式风格的建筑,其中包括当时当地最高档的宾馆——市营旅馆,也就是后来的日本关东州厅所在地。

日俄战争后,日本进驻旅顺,太阳沟成了1.4万日本人的集中居住地。从1905年至1945年的40年中,日本侵略者在沙俄划定的城区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大范围的城市建设,但以民居居多。太阳沟现存的众多红砖日本房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如此密集、年代如此久远的日本民居群,较为少见。

1926年,学生罢课斗争取得胜利

在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一个街角处,矗立着一座白色墙面的欧式风格建筑,这就是旅顺师范学堂。虽然名为“学堂”,但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建筑,实际上经历了多次功能转换。值得一提的是,就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旅顺地区第一个党支部。

“虽然‘旅顺师范学堂’的名字是1918年确立的,但实际上,这座建筑始建于沙俄统治时期,为欧式风格。”杨玉璟说。

1905年,占据了旅顺和大连地区的日本侵略者开始推行殖民与奴化教育。在日本出版署名为《满洲要览》的书中,赤裸裸地写着“辽东已为我势力范围内,岂能容他人酣睡”这样的句子。正是因为秉承这一思路,日本在其直接统治下的关东州开始大肆建立培养师资的奴化教育体系。

《辽宁通史》记载,日本在辽宁的教育分为两大系统,一类是关东都督府或关东厅主办的学校,它们主要集中在旅顺、大连等地;一类是由满铁主办的学校,主要集中在南满铁路沿线地区。

1916年,关东都督府以府令的名义颁布了《旅顺高等学堂规则》,成立了旅顺高等学堂。两年后,旅顺高等学堂撤销,该学堂的师范科改建为旅顺师范学堂,对中国人进行民族差别教育、奴化教育。

《大连百年近代史》中记载,师范学堂本科入学条件为“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年满14岁以上25岁以下,毕业于关东州公学堂高等科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并经考试择优录取入学,学制三年。”

旅顺师范学堂延续至1945年。1945年8月,苏联红军接管了学堂,将该学堂改为苏联远东陆军总医院。1955年,中苏防务交接后,这幢楼由中国人民解放军210医院接防。目前,该幢建筑闲置。

在日本侵略者使用期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成立了旅顺地区第一个党支部。

邹祁介绍说,1926年春,朱寿春、李盛忠二人经母校老师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奉命在旅顺师范学堂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朱寿春、李盛忠接到任务后,在学生中发现和培养爱国反帝、思想进步的积极分子4人。1926年暑假前,旅顺师范学堂已有党员7人,建立了旅顺第一个基层党组织——中共旅顺师范学堂党支部,朱寿春任支部负责人。

经请示大连地委,中共旅顺师范学堂党支部决定在本校开展一场以反对日本奴化教育为中心内容的罢课斗争。1926年末,经过充分准备,抓住音乐教师侮辱中国学生引起学生强烈不满的机会,学堂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罢课。后来,校方被迫答应“和解”条件,包括免除音乐教师职务、调离本校;增设英语学科,增加数学、物理、化学科目课时;增添学校图书室里的中文图书等。“应该说,中共旅顺师范学堂党支部领导的这次罢课,在反抗日本侵略者奴化教育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邹祁说。

目前,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建筑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辖区内的老建筑已盘点完毕。在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内,现存百年建筑353栋(俄式90栋、日式263栋),既有清末代皇帝溥仪、清肃亲王善耆、著名学者罗振玉等历史名人故居,又有关东都督府旧址、满蒙物产馆旧址、关东军司令部旧址、日俄高级官员和重要将领官邸等一批具有历史影响的百年建筑。2020年,太阳沟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不久前,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全国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以太阳沟为核心区的“辽宁旅顺口军民融合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位列其中,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这个历史文化街区将围绕“战争与和平——国家记忆”主题全力开展创建工作。

“我们将统筹谋划,把太阳沟建设得更美丽、更具吸引力。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东北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大连旅顺太阳沟文化产业园区工作人员王贵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