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塾教学法

辽宁日报 2020年11月30日

俞晓群

所谓家塾,《礼记·学记》有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里的家、党、术、国,是周代按照户籍进行区域分类的名称,如《周礼·司徒》有记,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云云。这里的塾、庠、序、学,是周代学校的名称。周制将百里之内二十五家称为闾,他们共同使用一条街巷,在街巷的入口处有门,门旁有塾;又如家院门内,左右两侧的堂屋。人们出入街巷,在塾中接受教育。久而久之,塾便成了闾中或家中设立学校的代称,称家塾或私塾。以此类推,五百家为党,设庠;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设序,庠与序是乡里设立学校的名称。而天子之都及诸侯国则设立学,称为学校云云。

其实家塾只是私塾中的一种。而私塾种类更为复杂,除家塾之外,还有村塾、族塾、宗塾、坐馆、教馆、门馆、学馆、书屋等形式存在。

自古为家塾编撰教学法,以清代唐彪《读书作文谱》《父师善诱法》两部著作最为有名。毛奇龄在二书序文中写道:“先生之著二书,抑亦乡大夫居塾之遗情也乎?故其旧名《家塾教学法》,吾愿受其书而求其法者,由此渐进于诚正修齐,以为治平之本,安见二书不为大学之先资也乎!”这段话中说,唐彪的《读书作文谱》《父师善诱法》,原名叫作《家塾教学法》云云。有观点认为,这是自古以来,明确称“教学法”的第一部著作。

唐彪字翼修,清顺治18年岁贡。自幼博览群书,曾求学于黄宗羲、毛奇龄之门。历任会稽、长兴、仁和训导,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成就斐然。如毛奇龄还在序文中写道:“瀔水唐先生献策长安,出为师事者若干年,历东西两浙人文荟萃之所,皆坐拥臯比,令馆下诸生执经北面,其为三物六德兴起后学者,既已习之有素,且艺文灿然,见诸法则,所至省课诸生皆视效之,此真见诸行事,未尝仅托之空言耳。”仇兆鳌也在二书序文中写道:“翼修金华名宿,胸罗万卷,而原本于道。向者秉夺武林,课徒讲学,人士蒸蒸蔚起。”从上面两段言词中,足以见到唐彪从事教学工作时的辉煌成就。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唐彪“乃睥睨之间,拂衣归里”,不再为官家做事,回归故里,著书立说。此后有《读书作文谱》《父师善诱法》面世,名噪一时,正如唐彪自序写道:“岁己卯,余有《读书作文谱》《父师善诱法》二书问世,覆瓿之技谬为当世所推许,盖几几乎家有其书矣。”仇兆鳌《人生必读书》序赞道:“乃日取古人之绪言格论,门标户列,因而荟萃诠次为《读书谱》《父师善诱》二书,甫脱板即已不胫而走,浙河以东、大江以北皆遍矣。”又见毛奇龄称赞道:“复取平时所为《读书作文谱》《父师善诱法》二书梓以行世,其间讲求之切,择取之精,一字一注,皆有绳检,所谓哲匠稽器,非法不行者非与!夫弓冶之后,必有箕裘,世家子弟,皆有承受。”再者清陈宏谋编《五种遗规》,收取历代著名人物的遗训,如《白鹿洞书院揭示》《蒙童须知》《颜氏家训》《读书分年日程》《女训》等,其中《养正遗规》一章,也收有《父师善诱法》;《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二章,收有唐彪的另一部著作《人生必读书》。

说来唐彪的几部著作,均采取语录式的写作方法,文中以唐彪本人的言论为主体,同时择取古今名人的许多观点。那么,这些著作靠哪些特点,赢得如此盛誉呢?我觉得,大抵有三点值得称赞:

其一是阐释读书与教学的方法,题目浅显易懂,贴近实际。比如《父师善诱法》分上下两卷,唐彪提出的观点有30多条,即父兄教育的责任,学问全赖师传,名师是关键,老师不能轻易更换,父师为子弟择友,远离损友,觅书宜请教高明,童子温书法,改文章的方法云云。再如《读书作文谱》分12卷,唐彪提出的方法有近百条,即理解背书法,读史书要诀,作文求疑法,看书会通法,读注释的方法,看书分段落的方法,与良师切磋的方法,分类读书的方法,读文章宜深入不宜贪多,作文引用典籍的方法,少年文章要英发畅满,应用文的写法,文章用字法,讲评古文,读古文的方法,诸文的体式,诸诗的体式与师承云云。其二是介绍各种写作文体,解说细致入微。比如《读书作文谱》讲述写文章的方法,列出具体题目有32条之多,如深浅虚实、开阖、描写、衬贴、跌宕、详略、先后、宾主、翻论、进退、转折、推原、推广、反正、照应、关锁、遥接、省笔等。还有讲述文章开题的方法,书中列出12种之多,如口气题、暗比题、明喻题、叠句题、搭题吊法、代语题、单问答题、长题、记事题、引证四种题、记言题、难结构题等。再有讲述文体,具体到表、记、序、小序、说、原、议、辩、解、文、传、行状、碑文、墓碑文、墓谒文、墓志铭、祭文等文体的写法。其三是书中的许多观点很有创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如郑逸梅《艺林散叶》有记:“新式标点及符号,读者称便。在未有标点符号前,已有提倡者。清代唐彪,字翼修,兰溪人,著有《读书作文谱》,有云: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有界限段落,非画断,则章法与命意之妙不易知。有年号国号,地名官名,非加标记,则批阅者苦于检点,不能一目了然矣。”

唐彪在74岁时,著有另一部书《人生必读书》。初看题目,好像是一部通常的“必读书目”,其实不然。此书记载了唐彪一生之中,读书与涉世的种种体会。唐彪很看重这部书,自认为其水准远在《家塾教学法》之上。正如他在序中写道:“而余所著谱法,则读书作文之事居多,未免华而不实,且亦非余平生自命之意也。于是取古人之嘉言善行,分门别类汇为一书,以为后人畜德之助。……因名之曰《人生必读书》,于以补前书所未备,而期无悖于圣门教人之意,华而不实之讥,而今而后吾知免夫。”

《人生必读书》依然以语录式的文体撰写,其中既讲哲理也讲故事,哲理循循善诱,条分缕析,故事取材丰富,娓娓道来。比如在“孝顺”的条目下,书中列出十余项小标题,如顺亲之孝、敬亲之孝、奉养之孝、服劳之孝、处逆尽孝、谏诤之孝、良德纯孝、捐躯尽孝、送终之孝、孝道杂义、不孝鉴诫、孝弟有奇报等。其下的名人语录中,还有更为详细的解说。比如“不孝鉴诫”题目之下,有记光衷的观点,他说除却“大不孝”之外,还有六种“不孝”的养成,一是父母溺爱子女过甚,一旦有所改变,就会产生抵触。二是父母养成不让子女劳动的习惯,一旦让其劳作就会推诿。三是父母经常节约食物给子女,导致子女认为父母就应该少食,自己就应该多食云云。

最后说明两点:一是唐彪的著作不多,但颇受当时的名流看重。毛奇龄曾为之作序,仇兆鳌曾两次为之作序,如仇氏在《人生必读书》序中赞道:“其于唐子利济天下之思,庶无负乎?而世乃以制艺,帖括为《人生必读书》。”二是近年来,多家出版机构出版唐彪的著作,当然是大好事。但在当下翻印古书时,出现一个不好的现象:出版者根据商业需求或好恶,打着“删除封建文人思想”“去除不适合今天阅读”的旗号,随意删改古书中的内容。比如《读书作文谱》,有版本将“诸题作法”一卷全部删去,称其“对今天的广大读者,已无什么意义”;在“诸文体式”一卷中,将原书几十种体例,删减到只剩下五种。其实根据需要删减古籍内容倒也罢了,只是出版者不在书的显要处,注明“此为删节本”,而以“全本”的外貌展示给读者。如今读者买书多为网购,自然见不到内文的说明。如此现象,已经成为近年来古书翻印中的一个通常的做法,颇让人感到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