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犯愁到解愁》
《文化失忆》
《夜晚的潜水艇》
丁春凌
《夜晚的潜水艇》
陈春成的文字凝练,时有古意。能用这样的语言写出好小说,我只想说——天赋异禀。
举个“糖炒栗子”,《李茵的湖》里的一段:
耽园其实没什么看头。亭榭空无一人,回廊幽暗,石板潮润润的。柳树的枯枝森然不动。假山边有一套健身器材,一个老太太在太空漫步机上凌虚而走,没一点声息。檐上窝着一团猫,见人来只懒懒地一瞥,神情厌世,再看它时已倏然不见。我们在亭子下站了一会儿。几个歪歪扭扭的名字在淡红的亭柱上海枯石烂,日期都是上世纪的。鸟声疏落,菊花已经开过了。
文字的意境如此有质感。整段描述中,未见费解之语,却跳脱庸常的话语体系,字句精准,铺排推进中,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隐约就蹦到了你眼前。
抛开语言,陈春成的讲故事能力,也算上品。本书中,9个故事题材相去甚远,有旧山河,也有未知宇宙,每个故事都有点儿魔幻现实情节,多数处理成了人物的梦境或神经错乱,却有深度、有思虑。读到结尾,你会恍惚,怎么就严丝合缝了呢?
看网上的介绍,知道陈春成是福建屏南人,1990年生。一个刚刚30岁的人,他的阅读量怎么堆积起来的?
合上嘴,没说完呢。陈春成,长得也很帅,没天理呀。
相较于粗鄙简陋的网络流行语质地,只会讲故事,一言不合就穿越的写作,陈春成独有的语感特立独行。他有野心,应该。
《文化失忆》
这书一眼望去,厚度和我桌上的《现代汉语词典》一样,800页,让我只想看介绍文章而没信心啃硬骨头。
翻开后,周末的两整天里,我几乎不想放下。书中提到的人物100多个:弗洛伊德、黑格尔、雷蒙·阿隆、里尔克、加缪……群星闪耀,当然也有希特勒、戈培尔、山本五十六这样的恶棍。看来,诺奖得主库切说这本书是“充满警句的文明史速成课程”,所言不虚。
克莱夫·詹姆斯,1939年生于澳大利亚,二战时,他父亲参战被日本人俘虏,战后释放,在回家的途中,坐的飞机又坠毁了,点儿确实够背。当时,克莱夫只有6岁。所以,在看《文化失忆》时,我能明显地感受到,童年那个近似荒诞的悲剧,对克莱夫的影响。他背负着父亲没有活过的生命,会说7门语言,爱写诗,想了解但丁,就去学意大利语,晚年得癌症后,依然完成了《神曲》的翻译。
说回来,尽管情绪夹杂书中,克莱夫却能够在指出杰出人物道德缺陷的同时,比如他对萨特没好话,对博尔赫斯、瓦格纳颇多微词,并不贬低他们各自的成就,及其对整个20世纪历史的影响。他将所述人物的偏好、成就、生活琐碎,以及自己的结论杂糅在一起,表面上看,挺八卦,其实中肯。
书里提到的人太多了,阅读中,我很久以前看过又扔在脑后的人和事,在这本书中一一浮现。毕竟,忘却是常态,记得才是意外。
随着克莱夫,我有了重新打量历史的机会。你呢,未必非得赞同克莱夫,听听不那么中规中矩的见解,甚至老实话,也没啥不好。
《从犯愁到解愁》
有关抑郁症,这是我看的第二本。
孤独、焦虑、抑郁正在成为咱们现代人的常态,但是,抑郁症却不是什么现代疾病。古希腊时,大家认为深色烈酒喝多了,陈年奶酪吃多了,都会让人分泌过量的黑胆汁,当时把黑胆汁叫忧郁体液,这种要命的东西一多,就会引发抑郁症;到了近代欧洲,抑郁症好像又成了上流社会的标配,不少人模仿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主人公去自杀;今天,对抑郁症的界定和治疗已经很标准化了,有药物,也有各种各样的疗法。
人类和抑郁症交手的历史,这本书梳理得挺细,但是,书里没提我们中国人怎么对付抑郁症的。我还真是好奇咱们抵抗抑郁症的手段。
岁月不饶人,抑郁症也不饶人。放下书你会发现,在生命绵长的河流里,那么多人,都曾被抑郁症折磨得苦不堪言,那么多人,也都曾努力地去尝试过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