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添(右)和村民查看羊的饲养情况。本报记者 关艳玲 摄
本报记者 关艳玲 整理
人物简介
刘洪添,辽宁大学后勤发展集团党总支秘书,现任朝阳市朝阳县二十家子镇南三家子村驻村“第一书记”。
现 场
11月18日,一场冬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气温骤降。南三家子村“第一书记”刘洪添顶着雨来到村里的羊舍。
“最近羊总闹病,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天儿一下子冷啦,我真怕羊感冒,这100多只羊是我们一家的命根子啊!”72岁的养羊人李守宪显得格外焦急。
“羊有什么症状?最近在喂食上有什么变化?别担心,咱们可以找专家咨询一下。”刘洪添走进羊舍,一边说,一边和李守宪一起查看羊的状态。几句话让李守宪心里稍稍安定下来,紧皱的眉头也舒展了不少。
“刘书记就是有办法,他来的这两年多,给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李守宪说。
南三家子村坐落在朝阳县清凉山深处,从山口到谷底有8个自然村、300多农户、1200多人。我刚到村时,村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0多户,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到备耕时,有的人家连种子、化肥都没钱买……了解到这一情况,我在微信朋友圈中发起捐款活动,仅一天时间,就募集到3万多元,用来购买化肥,分给贫困户,解了农户的燃眉之急。
扶贫更要扶志。如何把村民的精气神调动起来?我想,得从为村民解决难题开始。
经过调研,我发现,这里村路狭窄而曲折,5段路基多年前就出现了安全隐患,一直不敢通行重型车辆,影响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和村民出行。修路,修的是一条通往市场的致富之路,也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希望之路。
有想法还要有行动。我前后自掏腰包1万多元,同时寻求支持,为村里“化缘”了20吨水泥和100立方米石头。我和村干部一起努力,号召村民出义务工。全村群众先后投入人工200人次,完成了村里5段路基的修建工作。这条路被村民称作“党群同心光明路”。通过这条路,村里的大枣可以运往更远的市场。
我继续协调资金跑项目、筹资金、找客商,先后为村里投入各种扶贫建设资金500多万元。
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产业才是出路。按照“党支部+经济实体+贫困户”模式,村里建设了扶贫羊舍,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元,同时带动110人脱贫。
大枣是村里的主导产业,全村人均拥有枣树约70株。但朝阳地区十年九旱,干旱缺水的环境影响了大枣产量。我与各方联系,争取到7万元资金 ,为村里打了两眼抗旱机井,彻底解决了枣树和农田的灌溉问题。大枣丰收后,我又筹集资金12万元,在村里新建了一座300立方米的冷藏库,解决了大枣的存储和销售问题。
此外,我们村还新建了文化广场,对40年前建的塘坝进行清淤,除了满足耕地的灌溉需求外,还可以发展特色旅游。
我相信,今后,乡亲们的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