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好产业 美好未来

辽宁日报 2020年11月23日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肖文邦(右)和姜桂兰在给秧苗摘叶。本报见习记者 刘 璐 赵婷婷 摄

本报见习记者 刘 璐 赵婷婷

11月11日下午,在岫岩满族自治县洋河镇的草莓温室大棚里,肖文邦和姜桂兰老两口正精心侍弄苗儿。“像这样的叶子就不能要了。”老肖嘴快手也利落,轻轻一掐,病叶落地。

肖文邦是洋河镇蔡家堡村人,今年64岁。以前家里一直不宽绰,6年前老伴又突发脑出血,日子越过越紧巴,被村里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这两年不同了,姜桂兰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老两口在棚里打工,四季忙三季,日工资120元,再加上公益岗位的补贴,不仅有了稳定的进项,一年下来还能攒下2万多元。“守家在地的就能挣钱,要是没这些大棚,咱哪来的这机会?”肖文邦说。

关于大棚,得从2017年说起。

洋河镇一直不富裕,所辖9个村中有4个曾是省级贫困村,32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咋能带着大家蹚出一条来钱道儿?通过多次考察论证,并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温室大棚成了突破口。

搞项目,启动资金咋办?镇里决定将财政、扶贫和驻村帮扶单位等各类资金“打捆儿”,当年就建起13栋标准化温室大棚,种植草莓及大樱桃,并将收益用于建档立卡户分红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这一干,就干大了!

头一年,300万元的投入就带来130万元的收入,效益非常不错。看着项目好,邻镇和社会资本也纷纷抛出“橄榄枝”。于是,二期、三期、四期大棚先后拔地而起,共引入6000余万元投资,大棚增加至252栋。

“目前,县内共有7个乡镇的‘飞地项目’落户基地,还建设恒温库、包装车间和电商直播间,实现产销一体,并从设施配套、苗木供应、生产种植、技术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镇党委书记曹巍说,“我们的草莓品牌‘洋河一品’还在全国草莓争霸赛中,两次摘得金奖!如今,镇里每个村的集体收入都达到30万元,带动周边500余人就业。”

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洋河镇所有贫困人口、贫困村全部脱贫。如今,肖文邦家已推倒危房搬进新房,指着白墙红瓦,看着院中鸡鸭,老肖说:“今年分红到账后,得添置点好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