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之道

辽宁日报 2020年11月20日

张永涛

提示

《文心雕龙》重在理论构建,指向文学作品的风格、体裁、功能和创作;《诗品》专事鉴赏评点,是具体的作家论、作品论,后者示范怎样吃鱼,前者教导如何捕鱼。在继往方面,这两部同时出现的文学批评作品几乎做得一样好,但在开来方面,中国文学批评的实践更多采取了鉴赏评点的形式,诗话、文话、小说评点为其主要载体。张大春的抱负在于向读者“鱼渔”兼授,其《文章自在》继承传统文话的形式,致力于从文章评点的实践中寻绎写作之道。

一部中国文学史,明清以降流派更续,前后七子、公安派、性灵派、桐城派……各据主张迭领风骚,说到底,还是前人遗产太丰赡,后人在鉴识采择承袭上起了分歧。分歧归分歧,各门各派的策略却是一致的:以文选确立典范,以文话评点典范何以为典范,《唐宋八大家文钞》《古文辞类纂》《古文观止》,莫不如此。

白话国文教育登场后,文言时代古人依托书院、选本、评点提炼和建构的古文训练方法论和文章学范式,依然行之有效。叶绍钧夏丏尊合编《国文百八课》、新时期以来张中行《作文杂谈》、周振甫《文章例话》、唐弢《文章修养》一仍旧贯,在文章学教育上延续着文选加文话的模式。《文章自在》显然在此传统之中,钱基博曾评价姚鼐《古文辞类纂》“汇斯文于简编,诏来者以途径”,当也是张大春的取径和用心。

赓续传统并非简单的认祖归宗,《文章自在》虽承袭传统,却又面目自足。历来的文选,编者是不选自己文章的,即使姚鼐要借《古文辞类纂》构建战汉古文、唐宋八家、归有光直至桐城派的文统,于桐城本派也只是选了方苞、刘大櫆两位前辈的文章,并未把自己附之骥尾。张大春则别开生面,除却鲁迅、林今开、毛尖、梁实秋的几篇,《文章自在》的选文多出自他本人之手,灵感生发、立意构思、缀文摛章,创作时甘苦自知,评点时夫子自道,将文章写作充分过程化、祛魅化,让读者得以登堂入室一窥堂奥。以《看见八年前的吕佩琳》阐述如何引起动机;拿《同里湖一瞥黄昏》挑明文章的草蛇灰线;用《一枚真字动江湖》描绘“吹毛求字”的敏感;说起调度句法,《嘟嘟鸡》用描述食材和烹饪过程试手;论及文章结尾“荡开一笔,更有风姿”,便以《鹦哥与赛鸽》一文评点王国维诗句的结尾例证之。

项飙与吴琦的对话录《把自己作为方法》近来颇获关注,其实张大春也一直实践着“把自己作为方法”,《文章自在》的自写自评,《认得几个字》的教子实践,《聆听父亲》的父子家国,皆以生活体验来讲文字谈文章,满溢着日常气息。

张大春对当下的作文教育颇为不满,在一定程度上《文章自在》就是这种不满的产物。叶圣陶就曾提出“教师下水”的主张:教师只有自己会写文章,深知其中甘苦,方能切实指点学生。张大春深情回忆他当年的老师从不卖弄修辞法则和作文公式,而是以身教的魅力让学生体会语言美好,远胜于当下种种凌空高蹈的所谓写作教学法,所以他躬身赴水,自写自辑自评下水文章,以身示法,示的是文无定法,以己立诚,立的是修辞之诚,这部《文章自在》的意义和温度,触目可及,触手可感。

在张大春看来,“人们通过了考试,却会更加打心眼里瞧不起作文这件事:以为那不过是一个跨越时费力,跨越后却可以去不复顾的门槛;一种猎取功名的、不得已而施之的手段。作文,若不是与一个人表达自我的热情相终始,那么,它在本质上根本是造作虚假的”。言下之意,写文章是随身携带而非考完即丢的能力,写文章也是体会天地人事、反刍生命过程的诚实热情的表达。

对于当下的作文教学套路,张大春在其《小说稗类》中借评价《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针砭时弊:“此人却能靠选(科举)文刊刻成集、提供塾师蒙童模范而立业成名,其实犹如后世靠编写参考书混世谋生的升学制度寄生虫。”他又告诫人们,“如果不能以写文章的抱负和期许来锻炼作文,不过就是取法乎下而不知伊于胡底,到头来我们所接收的成果就是一代人感慨下一代人的思想空疏、语言乏味、见识浅薄”。

所以,不要搞作文,而要写文章。文章自在,自在是一种境界、一种状态,恐怕也多少透露出文章之道自在此处的自得感。“自在”所蕴含的写作理念无疑指向自由,《文章自在》第一部分的“语言美好”“写好玩的”可谓自在的标识,张大春本人的文章,雅驯有识是其主要特征,字句文白交错,行文讲究内在的音节错落,杂以大量的文史掌故,语言美好,内容好玩,逸趣横生。

张大春读书既博且多,又是那种天生能够得心应手地调动自身积淀的写作者,文中雅俗段子,信手拈来,甚至随时埋伏彩蛋,外行读来有快感,内行看则门道毕显。作为作家最关键的天赋——他的语感也非常好,用现代技巧而无翻译腔,讲掌故而不诘屈聱牙,白话文写得易懂而不落俗、老到而不过于油滑,读起来舒服。不过,张大春不是没有弱项,他实在是太聪明了。怎么压抑,都控制不住一股炫技的冲动,恨不得每一段把式都耍出花儿,每一个包袱都抖出音儿,纸包不住聪明,就有点过犹不及了。比如他对长句的偏爱,实在考验读者的肺活量,几乎每篇文章里都有那么几个句子,让人读得气喘心虚冷汗连连,忙着断句之余,还要检索各种术语名词的意思,同时再分神理解这句话在上下文中的意义。炫技,考验读者的理解力,挑战读者的耐心,提高阅读的门槛,也偶尔会打乱文章气脉甚至掩盖文章情感的缺陷,有讨巧之嫌。

陆游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似是写出好文章却又不贪天之功以为己力的谦辞,实则透露出文章绝非理论先行、套路先行的消息,所谓“妙手”,勘之《文章自在》,恐怕既要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输入,又要有语言美好、内容好玩的输出,还有要修辞立诚的表达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