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文艺创作的第一现场

辽宁日报 2020年11月20日

赵乃林

在11月上旬召开的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网络文学发展进入第三个10年,已步入新的创作阶段,广大网络作家亦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力倡导脱贫攻坚等现实题材创作。深入生活这个老话题,对网络文学而言赋予了新的现实要求。

一部文艺作品的创作,真实地反映生活是最根本要求。如何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植根生活、深入生活。网络文学创作中的现实题材创作亦不例外,不能须臾离开生活现场,不能离开生活这个“源头活水”。创作者只有进入生活现场,才能找到源头活水,从而在生活的厚土中发现宝藏。创作的生命之树,才能枝叶繁茂,果实丰硕。

深入生活结出丰硕创作成果的实例不胜枚举。比如前不久,省作协“金芦苇”工程网络文学作品《硝烟散尽》,是一部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长篇小说,作者骠骑有20多年的从军经历,但为了写好《硝烟散尽》,他依然查阅诸多文献资料,无数次到相关部队采访。还有网络作家风咕咕,其创作的《春风故事》日前获评第四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该作品展现了东北近30年间的变革,真实、形象地表现了大型国企艰难的改革之路。风咕咕虽然出生在老国企员工家庭,祖辈三代都是国企人,但为了写好这部作品,其走进了几十家国企,重新去深入生活,体验基层生活。

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是什么?深入生活。生活是一个意蕴丰富、广阔无边的世界,涵盖着各行各业、现实历史、思想意识,涵盖着内心和外在、个人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文艺作品要反映时代本质,就要尽可能深入地融入社会、融入生活,才有可能真正地理解现实,进而精准地反映现实。生活是文艺创作的第一现场,这是一个客观的甚至是科学的法则。创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之中,才能切实体会到这种生活中浸润出来的情感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相应的风俗、观念、人格与人生。赵树理、周立波、柳青等作家都深谙此理,并曾长期扎根于自己的故乡,立足生活底蕴,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

网络作家亦应如此,拥抱现实生活,让生动的社会图景、鲜活的世间百态成为网络文学新的书写场域。

当然,深入生活是个老话题,但每每提起,都应常谈常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作者永远在追赶生活,因为生活在不停地延展、更新。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发展,条件在变化,生活永远是创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