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佟利德
帮助村里48户、13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建起恒温库,铺路修桥,村容村貌大变样……说起两年来盖州市卧龙泉镇大寨村发生的变化,驻村“第一书记”张原鹏总结为9个字:提民心,细扶贫,重村貌。
“要帮助村民脱贫致富,首先要提振他们的信心,增强内生动力。”张原鹏介绍,大寨村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小山村,村里人口较少,种玉米、果树和养蚕是多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里的贫困户以中老年人居多,要帮他们脱贫致富,就得让他们看到希望,过上好日子。”
2018年,张原鹏来到大寨村任“第一书记”后,与村“两委”班子在这7沟12岔的大寨村走访贫困户200余次,与村民唠家常了解具体情况。通过走访慰问,张原鹏发现送慰问金和慰问品并不能帮村民解决根本问题。于是,他向镇党委申请了“五小产业”养羊帮扶政策,帮助贫困户养羊脱贫。
在这一政策扶持下,村民陈占利每年养殖收入5000余元,种地收入2000余元,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我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多赚点。”如今生活好了,陈占利感觉浑身都是干劲。
帮贫困户增加收入的同时,大寨村还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2017年,陈占利家通过危房改造住上了新房。看到屋里都是毛坯,张原鹏动用个人关系向朋友要来瓷砖等建筑材料,帮助陈占利家进行了室内装修。如今,生活好了,家里亮堂了,陈占利养羊致富的心气和干劲也更足了。
“扶贫帮困不能一刀切,得对症下药,因人施策。”张原鹏说,大寨村细分扶贫对象,分别通过发放扶贫款,发展“五小产业”,完善新农合医保和申请低保、五保等方式进行精准帮扶。
对于因病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大寨村努力做好其亲属或邻居的工作,签订“五小产业寄养协议”,即把养殖帮扶落实到其亲属或邻居家,牲畜由其亲属或邻居代养,所获收益分期交给该贫困户。
在个体帮扶的同时,大寨村不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搞起了产业扶贫,村里发展水果、柞蚕茧仓储项目,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如今,大寨村建起了恒温库,水果、蚕茧等农副产品得到妥善保存。
有了仓储,不忘修路。为了帮村里修桥铺路,张原鹏多方联系,为村里争取到筑路建桥资金160万元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100万元。目前,大寨村已铺就总计8公里长的水泥路,建起了1座便民桥,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问题,水果、山货出村畅通无阻。
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大寨村建起一座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去年,村里装上了270盏路灯,实现了村路亮化。“以前晚上很少出门,现在村里亮堂了,大家都爱到文化广场上跳舞、健身,甭提多热闹了。”提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难掩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