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沾多少泥土 心中就有多少真情

辽宁日报 2020年11月18日

王峰(左)走进大棚了解草莓生长情况。本报记者  狄文君  摄

本报记者 狄文君 整理

人物简介

王峰,铁岭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室副主任,现任铁岭市银州区龙山乡党委第一副书记。

现 场

担心葡萄秧的越冬问题,出差回来一下火车,王峰就马不停蹄地赶到龙山乡柴河西村葡萄种植基地。

“不用担心,都铺上粉碎的玉米秸秆了。来年开春直接扒到垄沟里,就是最好的有机肥。”基地负责人、柴河西村村民李春来感激地说,“今年葡萄总产量超过1.5万公斤,都是客商上门收购的。”

紧邻葡萄基地,几十栋大棚内,草莓秧已经开花。“这茬草莓春节前就能上市,还能卖上好价钱。”一名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

种植葡萄、草莓、花卉、大樱桃、鸡心果、食用菌以及蔬菜……原来这里还是一大片玉米地,如今已崛起一个现代化观光采摘农业示范区。柴河西村的变化令人惊叹。

从担任龙山乡党委第一副书记开始,我就暗下决心,要为村里铺就一条长久发展之路。我在调研的基础上,深入思考龙山乡地处城郊这一特点,决定把发展精品农业、打造特色品牌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的有效举措。

根之茂者其实遂,党最坚实的力量在基层。首先,我为西辽海等4个村争取党建经费10万元,帮助他们夯实阵地;争取25万元用于资助牛岗子村部建设;为柴河东村争取3000元,丰富老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紧紧依靠全乡党员群众,脚踏实地、激情满怀地投入推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

以资源为本,施创新之法。我深挖资源,向上争取400万元,用于扶持柴河西、英城子、前八里村农业建设;调动农业大户、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组建了柴河西、前八里村合作社;将前八里村的土地对外承包,每年为村部节省开支38万元;将花卉种植基地引进柴河西村,解决了20个就业岗位。

以队伍为根,行务实之风。作为全乡12名驻村“第一书记”的领队,我深知只有带活队伍,才能让他们真正发挥作用。我发起成立了龙山乡驻村工作队,创建了“第一书记之家”,坚持每周一召开例会,安排一周的工作,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得到极大提升。

在带领工作队走访期间,我们慰问贫困户,帮助东辽海村办公楼解封,解决了乡政府办公楼通信讯号差的问题,为乡村干部争取了办公移动通信卡、智慧农业和农村无线网络覆盖,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生活。

脚上沾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两年来,我把根深扎在龙山乡这片土地上,始终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践行着“第一书记”的使命担当。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乡村振兴,本该有我,也必须有我,我一定要为乡村振兴增添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