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二战,当过电影“明星”——

这台77岁火车头现在仍能吼着跑

辽宁日报 2020年11月14日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镂空的车轮是KD_6487蒸汽机车的重要特征。

1995年,KD_6487在内蒙古自治区运煤情形。

蒸汽机车的车牌照。

蒸汽机车爱好者拍摄的蒸汽机车运行场景。

本报记者 郭 平 文并摄

核心提示

调兵山市在本世纪初建起一座蒸汽机车博物馆,这里展示的蒸汽机车大多状态良好,有21台可以随时启动运行。

镇馆之宝是牌号为KD_6487的蒸汽机车,制造于1943年,车身上仍然留有机枪弹痕。它在馆中得到精心养护,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辆可以在轨道上运行的同类型机车,它所承载的历史与记忆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爱好者,并且还出演过多部影视作品。

报废的火车头成了明星

在调兵山市辽宁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蒸汽机车陈列馆宽大的展厅里,司机长闫石带着记者来到KD_6487蒸汽机车旁,轻轻揭开一个检修仓盖,里面立即现出油光锃亮的车轴,他说:“我们每周都要进行一次全面养护,现在这台KD_6状态良好,时速60公里,跑起来没问题。”

与京沪线上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相比,60公里的时速仅仅是个零头,但是这并不妨碍这台KD_6在参观者心目中的地位,毕竟它已经77岁了,是目前已知世界上唯一还能跑的蒸汽机车老字辈。

随着新科技的不断涌现,蒸汽机车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退出历史舞台。有关资料显示,美国于1960年,英国于1968年,法国于1972年,日本于1975年,德国于1977年相继停止使用蒸汽机车。那些喷着浓烟、蒸汽,呜呜吼叫着隆隆驶过的身影如今大多留存在影像当中。

我国停止使用蒸汽机车年代较晚,为2005年。

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有人格外地关注这些十分笨重落后的机车设备,并不会为主人带来骄傲,而是被当作落后的象征。这样的误会就在铁煤公司真实发生过。

在本世纪初,这些机车还承担着较多的客、货运输任务。当时经常有成群的外国人,带着各式各样的照相器材来到企业的铁路线附近拍摄。

最初,工人们认为这是故意拍一些中国生产落后的画面。于是,保卫部门会将这些“不怀好意”的客人请走。

后来,有关部门做了调查才了解真相——这是国外的蒸汽机车爱好者来圆梦对蒸汽时代的怀旧情结。

闫石结识过几位这样的外国朋友,有人还送给他一些国外的画册,他说:“这些爱好者拍摄蒸汽机车并不完全是为了娱乐,他们制作画册、纪念册和类似挂历的印刷品出售,每次中国之行都有不少的收益。”

原来如此!当时铁煤公司领导班子的认识则更进一步:既然蒸汽机车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大大方方地办上一个博物馆?

那时是2000年前后,恰逢铁煤公司陆续采用内燃机车取代在企业担负多年客货运任务的蒸汽机车,一些老旧的蒸汽机车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他们自己也面临着如何处理这些蒸汽机车的问题。

受蒸汽机车旅游想法的启发,他们先是利用铁煤公司运输部的部分场地,于2000年建起了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蒸汽机车陈列馆,将精选的多台蒸汽机车整体上保护起来并对外公开展示。此后,又利用铁煤公司内部长达260公里的铁路线,选取特别适合展示蒸汽机车风貌的冬季开展蒸汽机车旅游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蒸汽机车爱好者涌上门来。

初步尝到甜头后,2005年,他们又对一座闲置多年的职工俱乐部进行了改造,利用职工俱乐部1500多平方米的建筑场地,建起了蒸汽机车博览园。

蒸汽机车旅游的兴起也调动了铁煤公司职工的热情。2004年,有职工向企业透露,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家企业有一台原产美国的KD型机车已经停用多年,值得收藏。

这一信息引起了企业领导高度重视,立即选派干部前往接洽,经过反复沟通协商,企业用一台尚在使用的蒸汽机车将那台“美国造”换了回来,这便是KD_6487。

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解说员李响告诉记者,目前有21台蒸汽机车可以随时启动运行。博览园中展示的是蒸汽机车的发展史,其中蒸汽机车的图片、零部件实物及机车模型都非常珍贵。为便于参观者了解这些蒸汽时代的庞然大物,他们还利用光、电、声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蒸汽机车的工作原理、运行状态,收到了良好的展示效果。

电影导演们也盯上了这台机车,于是,在《百团大战》《一九四二》《红色追击令》等多部影片中,KD_6487都成了主角:黑色的火车头冒着白烟,一路咆哮……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经典影片来欣赏KD_6487奔跑的身姿。

由美国输入的打内战武器

据介绍,KD是我国一系列蒸汽机车型号的简称,又称作“巩固型”“团结型”。

KD型蒸汽机车是一个蒸汽机车大家族,有11个子型号,原产国包括俄、法、比、英等多个国家,其中KD_6型蒸汽机车由美国利马公司生产,是美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承担欧洲战场重型货运任务,也是所在时代较为先进的型号。这一型号机车在战后广泛使用在欧洲、亚洲、南美洲、非洲等地。

KD_6型机车总共生产了2120辆,487是这台机车的编号,它能来到中国源自抗日战争。

1943年11月,包括中国在内的44国在美国华盛顿成立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对二战受害国实施经济救助。这一救助行动由美国主导,由协议国共同出资购买美国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战争物资,用以救助受到战争破坏的国家和地区。

1945年,KD_6487等50台蒸汽机车及其他物资被运送到中国。当然,与机车、粮食同时运来的还有大量的枪支、弹药、飞机和大炮,美国以援助为掩护,武装国民党反动派抢夺中国人民的抗战果实,甚至亲自出兵协助国民党反动派占领交通要道,再次将战争阴云笼罩在中国人民头上,其行径在当时便引发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著名文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检修KD_6487的时候,维修人员在车身上发现了成排的圆形小坑,公司保卫部的同志看后认定,这是轻机枪射击后留下来的弹痕。枪弹虽然打不透车身数厘米厚的钢板,却将战争的印记永久地保存下来。显然,本来可以用于经济建设的蒸汽机车,被国民党反动派当作武器投入到内战当中。

随着中国人民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KD_6487才开始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人们大体知道这台机车曾在郑州、柳州、韶关、平庄等地担任运输任务,一直在铁路线上奔跑到1996年。遗憾的是,这台机车在战争年代是怎么样回到人民手中的,没有任何资料记载。

蒸汽机车司机的最后守望

看到KD_6487还能奔跑,闫石的一位外国朋友向他倒苦水。这位外国朋友收藏有一台蒸汽机车,修好后,终于发动了,然而仅仅行驶几百米,就再也不动了。更让他遗憾的是,没有拍下机车行驶的影像资料。闫石回答说:“蒸汽机车有3000多个完整零部件,全车保养需要30多个工种,还需要有一位全面熟悉这些技术参数的人来统筹和查验。”

KD_6487也不是从轨道上开进铁煤公司的,它运到时的状况,工作人员用两个字概括:狼狈。

因为露天停放了8年,车身锈迹斑斑不说,车身上的零件不是缺失就是破损。不过,这没有难倒铁煤公司运输部的技术人员,问题的重点在于公司缺少技术资料。在做出对KD_6487进行大修决定后,他们通过朋友、同事等各种关系到全国各地铁路运输单位查找资料,边找资料边对机车进行修缮、保养、维护。不久,关于这一车型的技术资料也从全国各地汇总到了调兵山市。

闫石说:“蒸汽机车简单说就是一个大的压力容器。”所以维修的难点和重点便是机车锅炉。2004年10月间,第一次打压,锅炉四处漏水。不过技术人员并没有灰心,他们查找漏点,仔细焊接。到第二次注水打压时,漏点就剩下几处老旧仪表了。更换了几个破损部件后,很快他们实施第三次注水打压。这一次,KD_6487锅炉不仅不再漏水,而且在17个大气压的强压力环境下稳定了10分钟。这意味着,当时服役超过60年的这辆老机车,心脏依然非常健康。至于那些不能修的配件,就拆卸其他KD_6机车更换。

当KD_6487发出“呜——”的长鸣,头顶滚滚烟云出现在观众面前时,它立即成为备受追捧的明星。于是,外国粉丝纷至沓来,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闫石说:“蒸汽机车司机并不是个舒适的岗位,但我舍不得放下。”夏天,因为守着火炉,闷热难耐;冬天,即使天再冷,驾驶室也不能关窗,因为需要瞭望,同时还要靠耳朵检查设备运行情况。一个合格的蒸汽机车司机能够从机车运行时部件碰撞发出的“咔嗒”声中,判断出车辆机械状态是否良好。如果听出异常,还能够迅速判断出问题发生在哪里、严重程度和怎么去处理。

闫石是最后一代蒸汽机车司机,他曾经带过几个徒弟,不过后来都转了行。蒸汽机车不是拥有便可以自由驾驭的机械,它们还需要有掌握其脾性的专业技术力量。随着蒸汽时代的落幕,闫石和他的伙伴们也正在成为蒸汽时代的最后守望人。

(感谢调兵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协助采访、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