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是学霸 右手是金牌

大连理工学生用实力演绎“文武全才”

辽宁日报 2020年11月12日

本报记者 杨丽娟

“走,又到了打卡的时间啦,一起去做运动吧!”

在“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工作过的地方——大连理工大学,哪里人气最旺,在校园里转一圈儿就会发现,一个是图书馆,另一个就是体育馆。学子们正用实力演绎“文武全才”。

走在人来人往的大学校园里,24岁的陈军儒回头率总是那么高。从大一时起,他就成了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和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游泳比赛冠军领奖台的常客。运动天赋极好的陈军儒,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2019年,陈军儒在报考研究生时,跨专业来到大工体育与健康学院攻读运动人体科学,专攻游泳技术方面的生物力学仿真研究。他的研究课题虽然是体育大类,其实还涉及生物学,甚至于当下最火的人工智能领域,没有本科时的学科基础,他也不敢贸然挑战这个国内少人问津的课题。记者了解到,该校体育与健康学院50%的研究生本科都是非体育专业。

还是在大一的时候,能动涡轮机专业的叶志旋偶然路过操场,被一个个正在打盘、争盘的身影迷住了。通过选拔,叶志旋顺利进入大工极限飞盘校队蓝精灵队。叶志旋说,自己的课余时间不是在操场就是在健身室。大工蓝精灵队于2019年登上全国大学生极限飞盘大赛的最高领奖台。叶志旋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他被队友们封为“叶神”。密集的训练并没有拖累叶志旋的课业,成绩一直在班级十名左右。叶志旋说:“运动是让人开心的,开心的状态下,学习的效果反倒很好。”

左手是学霸,右手是金牌。这在大连理工大学不是少数,而这得益于学校多年对体育工作的重视。

早在2007年,大连理工大学便提出“健康工程”理念。今年5月,又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体育课改方案:大一至大四全学段开设体育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需求和兴趣选学相应的课程,要求每学期必修一门体育课。大一新生第一学期需要进行体育分级选课,体育课也由原来的128学时增加至160学时。同时,学院制定了课余锻炼管理办法,试行全员参与、每周2至3次的课余锻炼,最终要逐步建立起“运动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大连理工大学要求大学生要掌握1至2项专项运动技能。但这些年,每年只有30%左右的新生体能能够达到直接进入大学阶段体育专项课学习的要求。实行大学体育课四年一贯制,目的就是逐步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这里的几代体育人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希望有一天,别人提到大连理工大学时,不只是一个工科强校,还是一个体育强校。”大连理工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李芃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