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五年规划编制的 特点与启示

辽宁日报 2020年11月12日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石建国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五年规划(计划)是对未来五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也是对各级政府工作的指引。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我国五年规划(计划)的编制呈现出三个鲜明特点。

凸显战略性。五年规划(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与我国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意志。规划的编制之所以有很强的战略性,原因在于其不局限于某些产业或某些区域,而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展现我们党总体的执政思路、执政理念、执政风格,是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谋划,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性表达,是未来五年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纲领。

把握宏观性。五年规划(计划)是统揽全局的规划,其着重点在于谋划未来五年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包括发展思路、指导方针、区域协调发展等,从而确定这一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战略重点。

明确政策性。对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战略重点,规划(计划)都会提出基本政策和保障措施,确保党中央规划与建议落地实施。

在历次的五年规划(计划)编制中,我们党和国家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未来规划编制提供了重要启示。

规划编制既要充分吸收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又要保证把党中央的号召和主张在规划中完整体现出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来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五年规划的编制,要把党的新理念、新思想体现出来,能切实体现党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体现党中央对治国理政的全盘部署。同时,要在全社会推广一些先进部门、先进地区的成熟做法和经验。

规划编制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计划编制因排除了市场作用,导致计划编制基本上都是围绕上下项目、增减投资等做文章,对激励不足、效率低下、创新不足等问题未能予以有效解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激励、效率等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但某些时候、某些领域也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出现了投资过热、增速过猛等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

规划编制既要鼓舞人心,又要实事求是。为编制好五年规划,起草组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大量调研,目的在于摸清家底、搞清问题,从而使规划编制有的放矢。历史表明,凡是执行效果好的五年规划(计划),都是实事求是的,都是积极、留有余地、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在这样的五年规划(计划)指导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每隔几年就会上一个新台阶。真真切切的顶层设计和现实成就,自然起到鼓舞人心、提振士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