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成为凌源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已发展集产销于一体的龙头企业59家、专业合作社295个
辽宁日报 2020年11月12日

凌源市刘杖子乡建设葡萄小镇。本报记者 张 旭 摄

本报讯 记者张旭报道 近年来, 凌源市紧紧围绕建设中国北方最大反季节黄瓜生产基地、北方最大球根类花卉产销基地这两个目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推广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形式,截至目前,全市拥有从事设施农业产销的龙头企业59家、专业合作社295个、家庭农场41个,新型经营主体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设施农业已成为凌源市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首选项目、重要来源。

凌源市以市场拉动、政策调动、效益驱动、典型带动为手段,把设施农业产业作为扶贫工程、富民工程首选项目,整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重点向设施农业建设投入,形成设施蔬菜、设施花卉、设施食用菌、设施果树协同发展的喜人局面。蔬菜栽培有黄瓜、番茄、椒类、茄子等30多个品种;花卉栽培有百合、郁金香、剑兰、菊花等十几个系列100多个品种;食用菌栽培有香菇、双孢菇、栗菇等十余个品种;果树有大樱桃、葡萄、油桃等20几个品种。反季蔬菜年产销量达86.1万吨,年产鲜切花、优质商品种球2.3亿枝和0.3亿粒。凌源获得中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中国百合第一县”等诸多殊荣。

凌源市进一步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牵动作用,依托产业规模优势,建设发展了八里堡、四官营子、范杖子、凌源花卉等8个设施农业专业批发市场,总占地面积达600余亩,日销售蔬菜300万公斤、鲜切花60余万枝;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成立农业协会,推广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目前,全市从事设施农业产销的龙头企业达5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15家,市级43家;专业合作社295个,其中,国家级合作社1个,省级合作社10个,市级合作社4个;家庭农场41个,新型经营主体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同时,凌源市重点抓好“一村一品”、超市配送生产、礼品菜配送生产、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新型产销模式,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升级。把品牌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注册了“凌源百合”“凌源黄瓜”“凌源香菇”“凌源青椒”4个区域公用品牌,注册了“凌馨”“德源”“木兰山花卉”“第一枝花”“馨百”等多个蔬菜、花卉品牌。

近年来,凌源市找准科技投入着力点,大力发展“互联网+设施农业”等智慧农业,通过科技特派、大学进园区、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技术人员星级服务创建等各种措施,推进市、乡、村、组、户五级科技服务网络有效运作。截至目前,新品种、新技术实验示范基地已落地转化测土配方施肥、东方百合种球国产化、香菇优质栽培等新技术56项,引进推广蔬菜花卉食用菌新品种92个;在企业建立了专家工作站、学会服务站等省级以上研发服务机构12个(国家级两个),累计开展培训69次、培训4100余人,设施农业向品种优良化、技术集成化、生产标准化、产销品牌化、效益最大化方向发展,科技对设施农业的贡献率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