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写入胸怀间

辽宁日报 2020年11月11日

(上接第二版)

4日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的回答鲜明有力: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习近平主席这样描述中国广阔内需市场的动人前景。

“中国的新发展格局让我们看到更多发展机遇。”西门子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赫尔曼说。第三届进博会上,400多项新产品、新技术或服务是“首发首展”。各国企业轮番亮相,看重的正是中国这个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体现着习近平主席在新的时代坐标上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深邃思考。

“下一步,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将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习近平主席的系列重要宣示,彰显宏阔的国际视野和全局思维。

从60多年前启幕的广交会,到2012年开始的服贸会,再到三届进博会,从“卖全球”到“买全球”,中国经济的发展之路,就是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并以自身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的历程。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首届进博会上,习近平主席以大海比喻中国经济,表明中国坚定办好自己的事,与各国不畏风雨、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决心。

可以预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敞开怀抱,欢迎更多高品质国际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世界经济复苏和长远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三)

同舟共济,行胜于言。

3岁的进博会,遭遇了全球大考验:新冠肺炎疫情冻结全球商务和交通,世界经济退潮将众多企业卷入未知深渊。海外媒体感叹:“回想今年年初,没人能想到进博会还会如期举行。”

“特殊时期的特殊盛会”,这是不少外国参展商的共同认知。为了进博会不缺席、不爽约,中国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克服了诸多困难。世界有目共睹。

在危难时守望相助,在发展上相互支持,中国向来重信守诺、知行合一。

“践行多边主义,不能坐而论道,而要起而行之,不能只开药方,不见疗效。”在9月举行的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各国领导人发出呼吁。

从举办进博会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加入联合国维和行动到合作应对新冠疫情挑战,从拓展全球“朋友圈”到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了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国以天下为己任,从不做观望者,始终是行动派——

3年来,中国开创的进博会已成为畅通国际经贸血脉的世界级平台,中国宣布的扩大对外开放系列举措已经全面落实;

近5年来,中国首倡并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无到有,逐渐壮大,为成员提供了近2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

近5年来,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得到全面落实,双方向着实施“八大行动”的新阶段迈进;

7年来,“一带一路”从理念到行动,由愿景变现实,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

“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

“大国要率先示范,主要经济体要以身作则,发展中国家要积极作为,通过共同开放、共担责任,推动世界共同发展。”

习近平主席多次呼吁各国积极行动起来,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不懈奋进。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需要一代代人共同努力。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中国将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扬正气、行大道、谋大同,与各国坚定同行,共度艰难时刻,共创发展机遇,书写更多精彩华章。

新时代,共享未来。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新华社上海11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