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关艳玲 葛红霞
开栏的话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擘画了中国面向未来的发展蓝图。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如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本报派出多路融媒体采访报道组,深入田间地头、厂矿车间、乡村社区、科研院所,挖掘基层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今起,推出“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专栏报道。
教室外,寒风渐起;教室内,高校学子的创新热情格外高涨。11月5日入夜,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创新实训室内仍灯火通明,学生们正专注地盯着智能机器人的动作,记录指令效果。
这个实训室的每一个区域,都是高校学子创新的“领地”:编程、做实验、讨论创意、听前沿知识……在这里,大家的一个个创新点子变成了现实,更孕育出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获奖项目。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在沈航这所以“空天报国”为追求的高校中反响尤为热烈。
“作为航空院校,要发挥特色优势,深入挖掘自主创新的内在驱动力,瞄准科技前沿,加强对关键技术的攻关创新,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党委书记翟文豹表示。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做强做大沈航行业特色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校长孙小平说。
“航天科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航空电子更是我们学院的特色。”学院党委书记吴男说,“五中全会提出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立足国家需要,培养出一批批创新人才就是我们的使命。”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