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纪实系列图书不断再版

集体回忆录永留英雄风貌

辽宁日报 2020年11月06日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抗美援朝战争纪实系列图书封面。

本报记者 赵乃林

核心提示

30多年来,辽宁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三十八军在朝鲜》等纪实系列图书3次再版,不断加印,通过不断地丰富图片、资料等,让这套书变得更厚重。

翻阅这套书,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英雄部队在朝鲜战场上那艰苦卓绝的日日夜夜。那一次次激烈残酷的战斗在人们面前再现,那一位位顶天立地的“最可爱的人”向人们走来,那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在向人们诉说……

30多年不断充实资料 3次再版加印

70年前的那段历史虽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但那是一段永远值得我们敬畏和铭记的历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图书《三十八军在朝鲜》,由此,抗美援朝战争纪实系列图书出版正式启动。此后,《三十九军在朝鲜》《四十军在朝鲜》《四十七军在朝鲜》等图书陆续出版。

该系列图书的责任编辑董喃说,这套书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斗争、牺牲奉献的伟大事迹。一经推出,便引发强烈反响。特别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战士的子女、亲友等,通过这套书看到了父辈浴血奋战的影子,了解了许多从前不曾了解的战斗细节,并通过各种渠道将诸多珍贵信息反馈给出版社,在以后再版过程中修正了一些错误表述。 而今,当年参战的志愿军战士大多离开了人世,但因为图书的记录,镌刻在记忆深处的往事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走远。抗美援朝战争纪实系列图书在不断地修订、丰富中越发珍贵,成为不可替代的战争纪实作品。

这套战争纪实作品是集体回忆录

“抗美援朝战争虽已过去70年了,但参加过这场战争和为胜利做过种种努力的人,是不会忘记这段历史的……我作为这场战争的亲历者,每忆及这段往事便禁不住内心的激动,那血与火的战斗日月,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这是《三十八军在朝鲜》的作者江拥辉写在“前言”中的开场白。

抗美援朝战争中,江拥辉先后担任38军副军长、代军长、军长等职务。他1950年10月奉命赴朝作战,参加了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和“三八线”防御作战,特别是在第二次战役中,他亲率部队穿插迂回,直接指挥了歼灭德川之敌和在龙源里、松骨峰的激战,对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就《三十八军在朝鲜》的写作,江拥辉在该书的“后记”中写道:“这本书,光凭我个人亲历的记忆是完不成的,因此,通过座谈、走访,在沈阳、保定、北京等地,还请在38军入朝作战期间的军、师、团领导人和机关干部以及英雄模范近200人,广泛地回忆了各自的经历和提供了许多历史资料,并对如何写好这部回忆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另外,还参考了38军的军史、战史和相关资料等史料。可以看出,这部回忆录,是38军老同志的集体回忆录。血与火的战斗生活细节,最能反映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精神风貌。有许多故事当时就传为佳话,并且深深地感动了我,至今仍使我记忆犹新。”

江拥辉所言,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套战争纪实作品的历史价值。

深刻反映战争中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尤为重要

30多年来,《三十八军在朝鲜》等系列纪实图书以真实而深情的笔触,唤起了无数人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情怀。而系列图书的不断再版也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因第三版推出时,很多作者已不在世,相关事宜需要联系作者的子女了。

江拥辉的儿子江克滨告诉记者,在子女的心目中,父亲是一个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无私无畏的优秀军人,真诚、勇敢、低调、心细,爱民如亲,爱兵如子,是江家儿女的人生榜样。《三十八军在朝鲜》也是父亲留给后人最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据江克滨介绍,38军后人也常有联系,每年都会走访看望志愿军老战士,向青少年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延续英雄的精神血脉。

记述一场战争的历史很重要,但深刻地反映战争中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更为重要。董喃说,怀敬畏之心,高质量地出版抗美援朝系列图书是出版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以抗美援朝战争纪实系列图书为基础,出版社又陆续出版了《你不了解的抗美援朝战争》《跨过鸭绿江——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图鉴》等具有研究性质的图书。近期,《力量悬殊的对抗》《割裂世纪的战争》等系列图书也将进一步扩充抗美援朝战争题材出版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