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建筑物原貌保持良好。
“辽阳市历史建筑”牌挂在显眼位置。
1954年建成的专家楼至今仍在使用。
老楼内的装饰很简洁。
俯瞰台子沟历史文化街区。(被采访单位供图)
本报记者 朱忠鹤
历史文化街区档案
名称
台子沟历史文化街区
时间
上世纪50年代至今
位置
辽阳市文圣区
街区总面积
8.9公顷
核心提示
在辽阳老城区东部,有一处名叫“台子沟”的历史文化街区。这处历史文化街区与我国“一五”计划息息相关,它是新中国工业兴起的见证者。在这片街区里,不仅分布着多幢苏联风格的住宅楼,还有一幢当时专供苏联专家居住的“专家楼”。目前台子沟众多建筑群正在进行保护修缮再利用,不远的将来,这里将成为辽阳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台子沟因“一五”计划而兴
从辽阳市的老城区一路向东,大约行驶五六公里,就进入山区,台子沟历史文化街区就在这里。
地形如名。这是一片被群山环抱的山坳,山坳底部,分布着一幢幢旧式建筑。站在山坡上放眼台子沟,绿树掩映间,一幢幢或红色、黄色,或绿顶的独栋小楼点缀其中,青山、白云、红砖楼,显得安宁静谧,恍如隔离尘世。
这个建筑群是以1953年开始的“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为背景建起来的。
朱冬梅,辽阳市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辽阳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特聘专家,专注辽阳市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多年。她介绍说,台子沟毗邻庆阳化工厂,而该工厂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重点扩建项目之一。
资料显示,1951年2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决定,自1953年起,我国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立即着手进行五年计划各项编制准备工作。此时,抗美援朝战火正烈。按照党中央明确的“边打、边稳、边建”方针,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正在酝酿突飞猛进的前行力量。
1952年,“一五”计划草案出炉。这份草案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也是我国政府争取苏联政府援助支持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蓝本。1953年“一五”计划正式开始施行,苏联政府派遣专家来到我国支援工业建设。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苏联政府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与发展上给予很大帮助,但我国仍然坚持强调以自力更生为主。
正因为有了上述背景,自上世纪50年代起,数以千计的科研技术人员、工程建设人员从祖国四面八方会聚到了辽阳庆阳化工厂。为了解决居住问题,工厂决定在台子沟附近建设一批住宅区,其中包括为苏联专家建设的生活住宅楼。
正是从那时起,一幢幢苏式红砖小楼在台子沟拔地而起。
中苏合璧建筑群形式多样、色彩丰富
因为远离闹市、被群山隔离,漫步台子沟,穿梭在一幢幢残留着岁月痕迹的建筑中,历史沧桑感扑面而来。
辽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辽阳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特聘专家刘成海介绍说,台子沟街区范围为:沙砣子桥以北、安康路以东、辽阳天瑞水泥有限公司以南,总面积约8.9公顷,而核心保护区仅占总面积的一半。但是,这个4公顷左右的核心保护区却囊括了台子沟最精华的部分。在街区内,分布着1处不可移动文物,23栋历史建筑。
“台子沟路1号至5号建筑群为砖混结构二层建筑,苏式风格,是整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朱冬梅说,兴建初期,这里主要是庆阳化工厂厂区领导的生活区,现为庆阳化工厂员工的住宿区。不论是地形地貌、院落布局、建筑风貌,还是街区自然环境,均保留完好,具有典型的建设初期中苏合璧的历史风貌。
水刷石饰面勒脚、水泥砂浆抹面、歇山式屋顶、红松木油漆门窗,这些无不透露着那个年代少有的气派与堂皇。朱冬梅说,从总体上说,台子沟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筑均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属于分批集中建设而成。街区内均为四层以下建筑,以一层建筑为主,中部主要分布二层建筑,大量的建筑色彩丰富、形式多样,院落布局特征鲜明。建筑规划布局与周边自然山水相互依存,灵活多样,自然与人文交织的街区空间格局凸显。
在现场,记者看到,1号至5号建筑群除局部位置因年代久远,有轻微损坏外,整体保存较为完整。建筑群有清晰的院落分布,前后规划布局合理,周围环境良好,建筑周边为传统风貌建筑,整体风貌协调统一。
7号至18号建筑群是构成台子沟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为苏式建筑群,面积较1号至5号建筑群更大,建筑结构仍为砖木结构,清水红砖造面,檐口及窗口四周均有水刷石饰面造型,人字屋架。两个建筑群毗邻相连,相互之间形成了既错落有致,又和谐统一的建筑布局,体现了整个台子沟历史文化街区所经历的一段段历史。
街区内还保留有当年为生活区服务的公共配套设施——台子沟幼儿园、招待所等。
具体负责台子沟修缮的辽阳市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邹东凯表示,台子沟街区随着历史演进而不断演变。
历史上,台子沟的原有功能定位是庆阳化工厂附属的专家生活区。庆阳化工厂在辽阳乃至东北的近现代工业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在厂区范围内至今仍保留着数量众多、规模和面积较大、极具各时期文化特色的历史建筑,它不仅见证了庆阳化工厂近80年的发展历程,也是东北乃至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史的缩影,具着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些建筑是辽阳境内现存的十分珍贵的聚落类型活态文化遗产。”邹东凯说。
未来将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在台子沟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仍保留着一座援建庆阳化工厂时期苏联专家曾经居住过的大楼。这幢建筑被当地人称作“苏联专家楼”。
“一五”计划开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苏联专家组,工厂在厂部的东北150米处,建设了苏联专家楼。”朱冬梅说。
该建筑东西长35米,南北宽24米,高10米,为砖混结构两层楼房,建筑面积约1680平方米。为了让苏联专家有亲切感,建筑采用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墨绿色的屋顶,挑檐式的结构,成为台子沟标志性建筑。1954年,专家楼迎来第一批住户——13名苏联火药研究科学家,他们在这里一住就是几年。
当风雨磨平了历史建筑上的纹路,怎样留存住台子沟的这些建筑就成为当地政府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几年前,辽阳市在台子沟历史文化街区入口处设置了历史文化街区标示碑,街区内5栋历史建筑同步进行了保护修缮,整饰了屋面、更换了门窗、改善了上下水,同时对街区自然环境进行了全面综合整治。今年辽阳市继续对13栋历史建筑进行了屋面修缮。
邹东凯透露,下一步,辽阳市政府还将按照《辽阳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暂行办法》的要求,陆续对街区环境及保留建筑进行进一步修缮整治。在不远的将来,待台子沟历史文化街区全部修缮后,这片区域拟打造成以书法、绘画、摄影、雕塑为主的文化创意基地。“到时候,台子沟会成为辽阳太子河历史风光带旅游配套线路中的重要人文景观点。”邹东凯说。
(本文照片除注明外,由本报记者朱忠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