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静
作为一名援疆新闻人,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记者李海一直在思考,自己应该为当地人民做点什么?今年3月,李海随我省新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入疆,开启了自己的援疆之路。
塔城日报社总编辑助理、辽宁援疆前指宣传文化中心副主任,这是李海入疆后的新职务。“来之前,塔城日报社就与我沟通,希望我能把新媒体做起来。”到了塔城日报后,李海发现要做的工作很多。
“李海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帮我们进一步树立了全媒体意识。”通过半年的工作接触,塔城日报网编部主任王宏对李海钦佩不已。由于缺少专业人才,塔城日报新媒体建设有待加强。为了让大家尽快认识到新媒体传播的影响力,李海连续做了4场业务讲座,并着手组建视频制作和直播团队,搭建包含前端采访、后期制作、前后衔接的组织架构,希望在人才、设备等软硬件上帮助塔城日报新媒体实现提档升级。
辽宁援疆干部人才每人都是“身兼数职”,李海也不例外,推动消费扶贫成为他近段时期的工作重点。
“塔城的牛肉干肉质细腻、满口留香;新疆的面粉口感劲道,包包子、擀面条都适合……”9月26日晚,一场农副产品直播销售活动在新疆广播电视台如期上演,获得上百万网友的关注。“当晚就卖了52万元的货。”一直在幕后联系各项事宜的李海兴奋地说。
为了准备好直播,李海曾在4天里跑了2000多公里,走访联系当地12家企业。有的企业对参加直播持质疑态度,李海就主动帮企业写宣传素材、设计方案,每天忙到下半夜。一家进入消费扶贫产品名录的红花油加工销售企业,在李海的帮助下上线直播自己的产品,没想到一次就卖了几千单,还获得大量集体采购订单。企业负责人向李海竖起大拇指:“辽宁援疆干部好得很,干实事。”
入疆后,李海主动担负起“辽宁援疆”公众号的运营,坚持每天更新,展示辽宁援疆成果、援疆干部风采,对外推介辽宁对口支援地区。目前,公众号已拥有一批稳定活跃的“粉丝”。
一次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李海已把塔城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我只是辽宁本批273名援疆干部人才中的普通一员,如果组织需要,我会继续贡献力量,为塔城人民再多做一点事。”李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