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明代坩埚 见证本溪冶金史

辽宁日报 2020年11月04日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明代坩埚。

战国时期弦纹青铜壶。

战国时期铜肩甲牌饰。

本报记者 郭 平 文并摄

新增两个坩埚回答了观众的疑问

本溪博物馆经过两年的封闭改造,今天开馆,为观众呈现一道精心制作的本溪历史文化大餐——《山魂水魄——本溪文物中的历史》。展览采用文物结合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展现了50万年来人类在本溪的青山秀水间所走过的历程和创造的独具特色的文化,进一步厘清本溪的城市发展史。

记者踏足本溪博物馆,亲历精心打造的崭新文化之旅。

在展区参观,虽然没有看到一些博物馆常见的射灯,但是展区光线非常明亮、柔和,令人愉快很多。

本溪博物馆馆长靳军告诉记者:“《山魂水魄》展览布展前,我们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借鉴了国内一些先进、优秀展馆好的做法,还把观众在以往观展时留下的宝贵意见吸收了进来。”

现代的本溪是一座煤铁之城,那么这座现代城市的历史根脉来自哪里?这是观众曾经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山魂水魄》展览通过实物做出了回答。在展区的结尾处,展柜中立着两个外表粗糙的容器,这是明代冶铁用的坩埚,是第一次被公开展出。

两个坩埚是本溪博物馆特聘专家、研究员梁志龙在田野调查时发现并用自行车驮回馆里的。据介绍,作为明代本溪冶铁业发展的实证,坩埚在本溪出土很多,但是由于冶铁工序的原因,即注入铁水的坩埚在铁水凝结后通常被打碎以便取出铁锭,所以后人难得见到完整的坩埚,多是破碎的残片。

人们无法知道带有明显烧灼印记的坩埚完整保留下来的原因,不过,经历数百年时光,它们在本溪博物馆又开始承担起新的讲述城市历史的使命。

与冶金相关的其他文物在本溪有大量发现。

本溪地区曾经出土多件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青铜器,此次展览为这些文物分别设立了独立展柜,像人们过去只透过展柜玻璃单一视角欣赏的镇馆之宝——重圈双钮六鸟纹铜镜、带剑钩、剑镖的青铜短剑三件套等,今后可以围绕展柜尽情观看,切身体会当年拥有这些物品的貊人首领的威严与气度。

与之相邻,有4个独立展柜分别展出了弦纹青铜壶、青铜短剑、青铜镜和铜肩甲牌饰,这几件文物也是首次展出,它们来自于2015年考古清理所取得的成果。这些文物所属年代为战国中晚期,其中的弦纹青铜壶是辽东地区首次发现,被人们誉为“辽东第一铜壶”。

记者还注意到,距今3000年的马城子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被摆在了显著位置。在马城子文化陶器展区,一排排暗灰色的陶罐当中,有一个带有深色茄形装饰的红色陶罐非常抢眼,这是马城子文化遗址目前出土的唯一品。专家分析,3000多年前,这件陶器对于马城子先民来说,应该是“舶来品”,人们甚至找到了它的出处,即沈阳地区的高台山文化先民。

50万年前人类就爱上辽东山水

梁志龙告诉记者:“我们的展览名为《山魂水魄》,大家都知道本溪的山水很美,那么山水的魂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文化,这正是我们想要展现给大家的。”

《山魂水魄》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远古岁月、洞里乾坤——石器时代的本溪”“千年时光、貊人世界——夏至汉代初期的本溪”“大山深谷、开国立都——汉唐时期高句丽统治下的本溪”“文化互鉴、民族融合——辽至清代的本溪”。

或许是因为文物本身所特有的沧桑感,或许是出于保护文物的实际需要,很多城市博物馆的光线都略显昏暗,参观时间略长,人们难免会产生压抑甚至困倦的感觉。在展区灯光安排上,他们与装修公司反复研究,在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结合文物的具体特点,力求最大可能地把文物的风貌全面展示出来。

整个展区,共安排了100余段文字,配置160多幅图片,推出了1000多件展品,比此前展览增加了400多件,其中多数文物是首次展出。这些措施较全面地回答了观众的疑问。

展区起始部分,过去为了突出庙后山遗址发现“东北第一人”的重大考古成就,曾经布置了一个宽大的厅。新的展览却是由一条类似时光隧道的、灯光变幻的长廊开始,两边依次展出庙后山人生活复原场景,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等。

对于庙后山遗址的考古发掘,观众留下的疑问是,50万年前的庙后山人后来去哪儿了?他是偶然经过本溪地区的山岭,还是后来世世代代地生活在这里?

近年来,在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的支持下,本溪市在史前考古调查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也较好地回答了人们的问题。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庙后山人不仅没有离开这片山水,而且活动区域不断扩大:在太子河上游的本溪县,人们相继发现了东洞遗址、香磨南山遗址、黄岭岗遗址;在浑江中下游的桓仁满族自治县,人们又发现了牛鼻子遗址、四道河遗址。

人们如今在《山魂水魄》的参观线路上,看到的本溪史前文化,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由诸多个点连成的绵绵不绝的历史长线,一目了然。

那么,为什么古代人类会选择在本溪地区活动?考古专家从本溪的地形地貌特征中找到了答案:本溪位于辽宁东部山区,面积8420平方公里,老秃顶、花脖山海拔超过千米,太子河、浑江在大山深谷间奔流不息,森林茂密,林间物产丰富。与现代人所喜爱的游山玩水略有不同,本溪的山岭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即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山上多有可躲避风雨的洞穴,非常适合采集、捕猎时期的人类活动。

展厅中所陈列的珍贵文物包括镇馆之宝——50万年前直立人的上犬齿,以及同期出土的石器、各种史前年代的动物骨骼,满足人们多样探究需求。记者留心观察了一下,那对剑齿虎牙齿也在展出之列。专家分析,这对牙齿可能属于幼年的剑齿虎,它们的发现是考古专家反复检查庙后山的文化堆积层,在泥土中小心翼翼地清理出来的。它们是50万前本溪地区自然状况的重要实物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