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踏遍家乡沟沟岔岔完成300万字地方史志

辽宁日报 2020年11月04日

本报记者 王卢莎

为整理丹东的“沟”历史,丹东人于秉义从元宝区的头道沟到九道沟挨个跑了一遍;为考察大孤顶子山脉,他从元宝区金山镇的黑沟村走到振安区的五龙金矿,又从五龙金矿走到金山镇的炮守营村,足迹遍及整个山脉……

20余年间,于秉义走遍家乡山山水水,大量收集经济、文化、民俗等方方面面的史料。“人活一辈子,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传承者。”于秉义告诉记者,他通过双腿记录丹东历史,编撰300余万字的地方史志著述,让本土历史的光芒照进现实。

如今年逾古稀的于秉义,在上高中时就喜欢听父母讲丹东往事。他意识到,随着祖辈的逝去,一段历史也将逐渐远去,于是萌生了记录历史的念头。1994年,他开始《元宝文史》第二辑、第三辑的编修。“大约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史志编修工作。”于秉义脸上满是怀念。

“地方文化不可复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风俗被人逐渐遗忘。所幸上年纪的人还记得一些,若不及时‘抢救’,再过一二十年恐将石沉大海。”于秉义要将这些悠久民俗、典故等记录下来,让城市拥有可读的历史。

为收集素材,于秉义春夏秋冬觅踪访古。他的交通工具除了公交,就是一双腿。“想记录鲜活的历史就得下功夫,除了收集大量文献和地情史料外,动笔前还要多去原地勘察,不放过一砖一石。”于秉义这样要求自己,跋涉在山野田间,走遍了丹东的各个角落,足迹遍及每个沟沟岔岔。

除了市区,于秉义的足迹还延伸到东港、凤城、宽甸满族自治县。为寻觅甲午海战时九连城老城、炮台、营房的位置,于秉义先后数十次来到振安区九连城镇。考察甲午战争遗迹时,他将书中记载清军撤退的道路都走了一遍。资料记载,东北抗联和义勇军曾通过黄海岸边的窟窿山地区运送武器,他先后跑了五趟,通过实地考察,找到亲历者家属证实……

“我年事已高,希望尽可能把掌握的资料整理出来留给后人。”20余载笔耕不辍,于秉义编写了五本地方志和文史资料书籍,累计300余万字。“我希望把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故事告诉大家,把那些珍贵的、鲜活的东西,还有一种情怀留下来,也希望给后人留下一份可阅读的‘乡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