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云端”直播 收看总量近百万人次

辽宁公众考古变小众参与为大众共享

辽宁日报 2020年11月04日

专家在公众考古活动现场做讲解。

本报记者 赵乃林

“考古走向公众 文明薪火相传”2020年度辽宁·沈阳公众考古活动日前落幕。今年的公众考古活动首次被搬上“云端”进行直播。匡算表明,四项活动累计观看量逾97.3万人次。“云考古”开创性迈出的这一步,促成了考古经由网络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新态势,考古人把原本属于小众参与的公众考古活动变成与大众共享的活动。

公众考古首次“云直播”

公众考古是近年来中国考古学发展最快的分支,而大众对重大考古发现越来越高的关注度、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也促进了公众考古的创新。自2014年以来,沈阳市文物考古部门先后举办了“考古现场零距离”“沈阳早期人类探秘之旅”“盛京往事 梦回汗宫”等多场公众考古主题活动。2020年度辽宁·沈阳公众考古活动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沈阳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承办,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协办。活动由启动仪式及拓印和模拟探方体验、“拓印历史 传承文脉——云课堂”“维沈之阳 福地呈祥”沈阳考古成果巡展及“走近考古现场——云考古”等四个部分组成,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现场直播,公众在“云”上一同见证考古人组织的各项公众考古活动。

四项活动都不离“云”

9月17日,今年的公众考古活动启动仪式及第一项活动在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拉开序幕。启动仪式包括“依法保护文物 坚定文化自信”“拓印历史 传承文脉”“沈阳考古往事”三个图片展,活动以文保小志愿者体验拓印和模拟探方为主要内容,采用了线上“云直播”与线下现场体验相结合的新模式,直播活动现场,线上观看直播点击量总计47.4万次。

10月15日,第二项公众考古活动主题是“拓印历史 传承文脉——云课堂”,通过辽宁省博物馆文物保护部主任、文博研究馆员申桂云线上演示和讲解,向公众介绍拓片发展简史、拓片鉴赏、拓片技术、拓片的收藏与保养等文物保护知识。“云”课堂共吸引9.7万人实时在线观看,单条动态阅读量8.5万次,累计观看量18.2万次。

10月26日,第三项公众考古活动主题是“维沈之阳 福地呈祥”沈阳考古成果巡展,这是公众考古活动首次走进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活动精选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沈阳地区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重大考古发现。本次活动由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全程讲解,并在沈阳博物院官方微博进行网络直播,共吸引12万人实时在线观看,累计观看量15.5万次。

10月27日,第四项公众考古活动主题是“走近考古现场——云考古”,活动包括介绍考古工地情况、普及考古工作流程、展示考古工作中传统及现代化的考古发掘工具的操作、宣讲“沈阳考古往事”图片展等内容。活动共吸引12.3万人实时在线观看,累计观看量16.2万次。

扩大考古活动受众面

今年的公众考古活动首次采用线上进行网络直播,旨在扩大该活动的受众面,将考古新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展现和传递给大众,进一步推动文物考古知识普及和学科发展。这对进一步提升公众对考古的认知水平,培养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保护文物使命神圣。近年来,我国的公众考古在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考古现场直播、考古文博综艺节目、考古发现主题纪录片、博物馆考古类展览等创新形式不断出现,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今年,我省的公众考古活动首次被搬上“云端”进行直播,初衷就是为了面向社会、开放共享,让更多人了解考古、走近考古、热爱考古,支持考古事业的发展。

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公众考古活动被搬上“云端”直播,让考古这个较为传统的行业与新媒体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迸发出新的活力。通过本次活动,多维度向公众展示、传递考古学文化和最新考古工作成果,介绍文物保护理念和政策法律法规,增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有效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