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立杉报道 “全村286公顷耕地,水田占98%;全村440户,家家养河蟹。”10月28日,盘锦市大洼区新兴镇育新村党支部书记李义宝说起村里的农业生产,话语中满是自豪,“今年河蟹年产量非常好,可达50吨,乡亲们都发了河蟹财。”
作为“中国生态稻米之乡”“中国河蟹第一市”,稻田养蟹已成为盘锦的城市名片之一。近年来,盘锦市委、市政府把大力发展河蟹产业,作为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他们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养殖模式,由传统养殖模式发展到养大蟹的稻田、池塘、苇田、水库、沟渠5种模式,实现“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1+1=5”模式。
稻蟹共生,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也为生产优质生态稻米提供了良好条件。如今,稻蟹共生“盘锦模式”已被农业农村部向全国推广。
今年年初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盘锦河蟹产业联盟成员单位携手共进,做到有序复工复产复商,克服旱情等不利天气影响,共渡难关,持续推动大养蟹、养大蟹工程。全市相关部门按照年初计划,推动各项工作扎实落地,为今年全市河蟹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发挥了河蟹产业示范引领作用。
在多方努力下,盘锦河蟹生产再次迎来丰收年。据介绍,全市河蟹养殖面积达10多万公顷,预计河蟹产量7.85万吨 ,较上年增长4.6%,其中成蟹产量5.85万吨。预计河蟹产品产值50亿元,河蟹产业产值115亿元。盘锦河蟹养殖规模、产量、产值、效益,始终保持了“中国河蟹第一市”的领先优势。
据介绍,仅河蟹一项,盘锦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可增收3000元。目前,盘锦有18个乡(镇)成为养蟹万亩乡(镇),全市从事河蟹孵化、养殖、加工、营销、包装、饲料、药品、网具、渔具、餐饮、服务、流通、文化等领域的从业人员达28万人。
盘锦市胡家河蟹市场,集聚河蟹批发企业和经营大户 500多家,在全国设有 300多个盘锦河蟹专卖店,已成为全国河蟹销售集散地,日销量达700吨左右, 日销售额约4500万元。
年初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盘锦市4家河蟹重点出口企业,克服各地因疫情管控导致的分选工人短缺给出口带来的重重困难,在确保“不被感染、不感染他人”的基础上,全面完成来自韩国等方面购货商的订单。今年1月至8月,盘锦市累计出口河蟹280批次,出口量达到3826吨,创汇1157万美元,同比增长8.7%。河蟹出口,有力拉动了盘锦河蟹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