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笑的孩子有奶吃

辽宁日报 2020年10月28日

刘立纲

老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日前,一位省领导指出,干事业应当是“会笑的孩子有奶吃”。一句话,风趣而深刻地道出了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去推动振兴发展。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比喻的是一些人,“擅长”可怜巴巴地向上级或领导提出这样那样的请求,期望以此博来同情、得到关照。在我们的干部中,或多或少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有的人没干劲、无激情,抓改革不慌不忙、促落实不紧不慢、谋发展不温不火,却乐于“等”帮助、“靠”时间、“要”政策;有的人易悲观、爱抱怨,看不到自身的长处和优势,自己不努力,一味羡他人,落后一点就认为没有希望,压力一大又觉得承受不了;有的人格局小、不担当,见好处就上,比谁闹得都欢,生怕吃亏,但一碰难题就“让”,比谁跑得都快,唯恐“摊事”。

“会笑的孩子”不同,他们积极、阳光、乐观、自信,有思路、有办法,不服输、不放弃。为了事业的进步、百姓的福祉,他们不在“舒适区”里停留、不在“功劳簿”上睡觉,敢闯敢拼、苦干实干,愈挫愈勇、愈险愈进,用过程的苦换来结果的甜。

一“哭”一“笑”,发生在党员干部身上,往小了说是心态不同,往深里究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别,是党性强弱、本领高低的差别。体现在工作上,前者主导或负责的领域,业绩平平、久无起色,甚至会成为影响单位精气神的“负能量”“传染源”。后者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积累,攻城拔寨、日就月将,赢得普遍的赞誉与尊重。

现实中,“哭”“笑”的比例,决定了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气质和形象。这其中,导向是关键。敢于对“不为”者问责、给“有为”者撑腰,让“会哭”的人占不着便宜,让“会笑”的人能得到实惠,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然就会被调动起来、激发出来。

自助者天助,自强者恒强。今天的辽宁,挑战无处不在,问题交织叠加,机遇稍纵即逝。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等不来、送不来,更“哭”不来。相反,只要人人都坚定信心、露出笑脸、挺直腰杆、挥洒汗水,就没有什么事干不好、做不成。这世上,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