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00件档案文献 讲述抗美援朝往事

辽宁日报 2020年10月28日

本报记者 赵乃林 关艳玲

辽宁省档案局、辽宁省档案馆与辽宁省委老干部局联合举办的“致敬!最可爱的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档案文献展览”正在辽宁省档案馆展出。此次展览是我省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

辽宁省档案馆深入挖掘馆藏红色档案资源,从馆藏档案中精选出档案文献、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500余件作为展件,其中包括来自中央档案馆、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些珍贵档案史料。展览共分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地黄花,不畏强暴”“与子同袍,共赴战场”“依依惜别,胜利凯旋”“英雄赞歌,千古流芳”五部分,集中展示了党和国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伟大决策的过程,再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历程,突出展现了辽宁人民用忠诚和担当为抗美援朝战争作出的特殊贡献。其中130余件档案文献为首次向社会公布。

辽宁地区作为抗美援朝战场的大后方和全国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前线,各级政府和部门为保障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而形成的通知、通报等档案的展示,用档案数字讲述辽宁故事,是展览的突出特色。

1950年12月,中共锦州市委在关于扩军的工作总结中,记述了父母送儿子去参军、妻子送丈夫去参军、兄弟争着去参军、妇女争着去参军的许多感人场景;黑山县联合村李魁斗送自己的五个儿子先后参军,成为远近闻名的“五子参军”模范军属。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辽宁参军参战人数共有32.2万余人。

辽宁地区是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必经之地。在1950年9月22日,东北人民政府、东北军区联合发出的命令中提道:“决定在山海关、锦州、大虎山、沈阳等地建立供应站,以保证部队人员马匹沿途的供给。”同时,成千上万的铁路职工、汽车司机等纷纷到朝鲜前线从事战地运输工作,冒着敌军飞机的猛烈轰炸,建成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1951年1月20日,辽东省抗美援朝运动中的妇女工作总结里写道:“为了支援大军前进修公路,不但男人去,妇女也参加,样子沟村有二十六名妇女五天修了三百里长的公路。”广大妇女同男子一样承担各项战勤任务。

当时的东北区粮食管理局关于炒面任务执行办法问题的通知中,发布了沈阳市炒面总结,对如何做炒面、包装规格等做了详细的说明。

1951年11月12日,中共辽西省委宣传部发出关于加紧动员捐献缴款的通知,号召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款、捐物支援前线。各单位和个人纷纷响应,踊跃捐献。至1953年,辽宁省共计捐献3408亿元(旧币值,其1万元等于新币值1元),可购买飞机235架。

展览展出的几十封意义特殊的信件,饱含着志愿军战士浓浓的家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展览展出了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军用急救包、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敬赠的丝质手绢等实物。

此次展览时间截至11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