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27日,在大连港集装箱码头后方的智能理货大厅,一面由LED条屏及18块46寸LCD显示屏组成的大屏幕,实时显示着现场作业画面以及当前作业区域的天气情况;几名理货员端坐在工作台前,通过一方小小的电脑屏幕,全面无死角地检查集装箱,开展非现场理货作业。
2019年年底,经过近两年的应用测试,“船岸一体化集装箱智能理货项目”一期工程完成验收并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登记证书,大连港正式迈入智能理货时代。
“船岸一体化集装箱智能理货项目”一期工程为14台集装箱岸桥安装了9个网络高清摄像机,通过功能强大的系统管控平台,网络高清摄像机、岸桥PLC工控机、其他配套硬件与OCR识别技术、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及算法等软件技术紧密结合,用机器代替人工,实现箱号核对、箱体检查、箱位确认等传统口岸理货服务内容,并可为客户提供实时作业动态、作业过程监控视频、箱体及铅封状态影响追溯查询等增值服务。
智慧的加持让传统理货被取代,使理货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大大提升了口岸理货服务质量和效率,理货员的工作环境也获得极大改善。理货员在后方理货监控室,通过计算机终端、视频电子监控设备进行远程业务操作,让非现场、远距离的实时理货与监控成为现实。
近期,作为集装箱业务的后方“理货中枢”,大连港智能理货大厅在大窑湾港区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口岸智能理货的又一阶段性成果。大厅现阶段配有调度室、微机室、智能理货工作台、智能理货大屏及配套功放设备,可满足24名理货员同时开展集装箱理货作业。一线理货员日常工作全部由码头现场转入智能理货大厅,作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人机混合”作业的安全风险也基本消除。
据了解,智能理货系统自运行以来共协助完成理货超100万箱,经不断测试和调整,系统对箱号、箱位的识别率达到95%以上,可完全满足港口作业需要。
臧永亮 本报记者 王荣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