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质测试结果看,青少年体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本报记者 孙海涛 摄
本报记者 黄 岩 李 翔
“由于放学后,很多孩子的课余时间被各种培训辅导班占据,所以我们开足体育课,抓好大课间,目的是让学生在校内有充足的锻炼时间。”南京十校教育集团河北街分校校长高武对记者说。
的确,运动的孩子与不运动的孩子在精神面貌、性格品质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青少年的阳光健康形象基于强健的体魄,体育运动是促进青少年身体智力发育及人格健全的有效手段。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大学、中学还是小学,虽然学生体质情况呈逐渐好转的趋势,但整体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学校体育曾经出现这样的现象,即小学状况最好,初中次之,高中最差,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高考‘指挥棒’造成的。现在中、高考分数加大了体育分比例,也是高考‘指挥棒’在调节。”对于学生体质问题,沈阳体育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李成梁教授表示,国家提出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东北大学体育部主任陈松直言不讳:“我们学校每年进行学生体质测试,反映出来的情况是,大一学生体质最差,大四学生最好。这也不难理解,大一新生刚从高中过来,备战高考期间很少进行体育锻炼,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阶段是在给初中和高中‘补’体育课。”
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副校长宋博告诉记者,虽然学校很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初三年级也开足体育课,但学校里“近视眼偏多,营养过剩的孩子多”,换句话说,戴眼镜的孩子和“胖墩”挺常见。
的确,通过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数据来看,当前青少年的体质问题突出表现为近视和肥胖、超重。记者查到2014年的全国统计数据情况,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近视在学生中的比重分别为46%、74%、84%、86%,肥胖、超重的比例分别为19%、10%、16%、8%,与几位受访者所说情况相符。
提升学生体质,不能完全指望体育课,还需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现在号召体育课也留家庭作业,其实我们学校一直坚持给学生留体育课作业。”南京十校教育集团河北街分校体育组组长崔海燕说,一般布置的作业是仰卧起坐、跳绳之类的项目,只会占用很少时间。
体育课作业的完成情况,学校方面如何掌握呢?“其实不需要我们去了解,因为每次新学期开学时,学校都会举办校园体育吉尼斯比赛,分为好多项目。对学生来说,假期不锻炼,当然就拿不到冠军,孩子自己就急了。”崔海燕笑着说。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东北大学体育部也想了很多办法,“从2016年开始,我们和运动世界校园APP合作,把体育课成绩拿出一部分分给APP跑步,学生每个学期跑够72公里或96公里,才能得到体育课成绩的10分或20分,这相当于给学生留了体育课作业。”东北大学体育部副主任孙玉宁介绍。
一开始,有的学生偷懒,一个人拿着多部手机去跑步。体育部就想办法修改后台,把不同的手机设置不同的打卡点位;后来又发现,还有部分学生在校园里骑自行车、滑滑板打卡。“一开始我们想把这种行为也判定为作弊,但后来我们想,只要学生能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运动场,从事健身活动,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孙玉宁实话实说。
最初,学生对此有一定抵触情绪,后来慢慢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好处。“在全员跑步之前,学校体质测试时,校医必须在场,跑完800米和1000米之后,很多学生发生呕吐反应;坚持跑步一段时间之后,这种现象基本没有了。事实证明,每周坚持3到4次跑步,对运动能力和心肺功能提高有很大帮助。学生们尝到甜头,对这个事情就慢慢认可了。”孙玉宁道出了原委。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一直在寻找学习成绩和增强体质的平衡点,在没有体育特长生的情况下,该校连续多年拿到沈阳市中学生运动会重点高中组冠军。由于运动会是中学生体质抽测的数据和参加田径比赛的成绩合二为一测评的,这两个分数沈阳市第二十中学都是最高,所以这个冠军很有含金量。
不过,沈阳市第二十中学党委副书记李玉美告诉记者,学校开展体育活动,也会面对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些家长有顾虑,认为体育活动这么多,会不会影响学习?”李玉美说。
李玉美面对的情况不是个例,很多受访专家、教师认为,学生体质下滑是多年来的老问题,值得认真反思,拿出管用的办法。
培养青少年质朴刚毅的性格和健康壮实的身体,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体育运动对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扭转“重智育轻体育”倾向,让我们的孩子积极向上、阳光开朗、身材匀称、体魄强健,难道不好吗?
链接
促进孩子运动 当从家长做起
本报记者 黄 岩
“我们小时候课余时间踢足球、打篮球都玩疯了,现在不少家长却生怕孩子磕着碰着,有的甚至为此找老师、找学校。”在采访中,有老师这样表示,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往往具有决定性。
各项体质测试中,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最让学生“害怕”。记者在一所中学看到,有的学生不掌握耐力跑方法,上来就猛冲猛跑,又没有足够的心肺功能支撑,结果一二百米就气喘吁吁退出跑道。有个女孩则跑得游刃有余。
据了解,这名女孩在家长带动下,从小学游泳、练长跑,虽然现在学业紧张,锻炼时间被挤占,但之前打下的底子足以让她轻松应对体质测试。
必须承认,当家长忽视运动时,对孩子在运动方面的培养就会有所缺失。专家建议,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不能越养越弱。应加强青少年健康素养和运动技能的培育,让社会、学校、家庭力量共同参与,倡导家庭体育,让运动健身真正成为青少年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