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着国宝来看展

辽宁日报 2020年10月20日

本报记者 杨 竞

“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 吸引了众多观众。有位来自天津的观众匆忙赶到北京,只为了欣赏红山文化出土文物的风采;有的观众直到要闭馆了还不肯离去。

专家:展品独一无二

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刘宁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玉玦形龙、玉人、玉凤等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本次展览对红山文化的来龙去脉、后世礼制的继承与发展作出探讨,红山文化继承了西辽河流域前红山诸文化和早期相邻地区文化的因素,呈现出祭祀建筑规范化、礼仪制度化的特点。“唯玉为葬”的习俗印证了“以玉事神”的释“礼”之说,圜丘式祭坛、“北庙南坛”的布局、龙崇拜的观念皆为后世礼制所传承,为我们探寻中华文明的礼制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使人们更深层次地认知中华文明的核心要义,增强文化自信心。

观众:深层次理解了红山文化

77岁的李先生家住北京西郊,获知展览消息后,一大早就坐地铁来到国家博物馆。他说,这个展览让他了解到辽宁悠久的历史,作为老家在沈阳的辽宁人,他感到自豪和骄傲。

一位画家说, 164件石器、陶器、玉器珍品,让他领略了6500年至5000年前的灿烂文明,对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独特地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记者在展厅看到很多家长带着五六岁的孩子来看展览。刘女士说:“我是沈阳人,带孩子来看展览是想做一次寻根的旅程。”

冯女士说,这种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展览手段,直观、鲜活、有看头,吸引孩子观看。

一位王姓男士也带着孩子来看展览,他说:“我的孩子太小,看不懂展览,但我也带她来熏陶一下,这些雕琢精致的玉器、纹饰丰富的陶器……都吸引着我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