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中华文明根脉

辽宁日报 2020年10月20日

玉人。

本报记者 杨 竞

继去年在沈阳举办“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后,今年又在北京举办“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专家们认为,这对促进全社会对红山文明的关注意义重大。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说,红山文化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红山文化最早发现于20世纪初,其考古发掘和研究见证了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的历程。其中,最为著名的朝阳牛河梁遗址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及墓葬群,发现了具有礼制雏形的“坛、庙、冢”祭祀建筑群和独具特色的玉器、陶器,从而以丰富确凿的考古资料证明,在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形态就已经发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证。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红山文化遗址历次重要发现和最新考古成果,同时,展览还通过红山文化出土文物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出土文物等的对比,深刻揭示了西辽河流域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要冲地位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认为,红山文化是辽宁的一张金色名片。长期以来,传统的史学观点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而牛河梁遗址的发现终结了传统中原中心论的观点。红山文化虽然是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和辽宁西部,但中心地区是辽宁,辽宁有历史有文化,就是从红山文化开始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说,龙文化是辽宁强有力的文化形象代表。展览在红山文化发现和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很多珍贵的、重要的文物,通过展览都可以看到。其中,石雕的精美堪比古埃及文明。展览的最大价值,是用红山文化来探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形成。

曾经参加“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的中国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张居中认为,研究红山文化的现实意义,就是在梳理中华文明的根脉。他认为,这样的展览策划得非常好,全景式反映了红山文化考古面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布展内容涉及历史源流、背后掌故、流传脉络等,文字介绍直白明了,并不流于枯燥,文物与文字相得益彰,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较强,堪称一堂生动的考古题材科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