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文化建设成就显著

辽宁日报 2020年10月15日

刘志明

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以文化繁荣为条件。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就不可能有全面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仅关系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关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以不断掀起文化建设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己任,坚持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很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价值观自信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研究基地、传播中心建设及话语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社会心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推进,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高,公民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89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33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353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94747个……文化资源更多向城乡基层倾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参与深入推进。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体现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013年至2018年,文化产业对GDP增量的年平均贡献率达到5.5%。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视听载体、手机出版等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文化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发展势头强劲。文化产业集群趋势明显,许多有竞争力和实力的文化骨干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规划建设稳步推进。

文化市场繁荣发展,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完善。仅以电影业为例,2019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642.66亿元,其中,国产片所占份额达64.07%。票房前10名的影片中有8部为国产影片。以内容监管为重点、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不断健全,文化市场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文化要素市场、文化资产评估体系、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更加健全更加完善,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更加自由。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能力显著提升。

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文化+”“互联网+”深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明显。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成效显著,国有文化企业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更加完善,市场开发和营销能力进一步提高。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法人自主权得到更多保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方式不断创新,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结构与供给质量不断优化提升。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成果不断推广运用,新型文化业态不断催生。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扩大,涌现出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文化精品。

文化开放深入推进,对外文化交流深入开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得到显著加强,对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水平不断提升,国际汉学交流和中外智库合作扎实推进,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明显加强,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文化产业领域有序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广泛传播,良好国家形象全面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全面小康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虽基本实现,但文化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又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在即将开启的新征程上,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