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杰
核心提示
关于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我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充分发挥区域、资源和要素优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城乡融合、产业融合,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抓住开放合作重大契机
建设东北亚经济圈、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辽宁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开放合作重大契机。
东北振兴,关键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近年来,东北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和进出口总额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国家战略层面思考,扩大对外开放有助于扭转东北地区改革步伐缓慢的态势,形成转型增长新动力。从国家战略布局来看,应借助中俄等双边和多边合作关系,通过建立中、俄、日、韩、朝、蒙六国的东北亚经济圈,打造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新前沿。从新时代改革开放战略层面来看,辽宁、黑龙江两个自贸试验区的建立,为建设东北亚经济圈和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机遇。辽宁东南沿海区域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区域内海洋资源丰富,是近海海域和海岸线多种资源的富集区,资本、技术等现代化生产要素集约化程度高,交通、区位、市场和人力资源优势显著。应重点建设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加工基地,使出口产品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强化品牌建设和价值提升。以大连和营口为核心,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搭建高效物流平台,建设一批辐射面广、流量大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及集装箱物流基地。重视与国内发达地区精准合作,吸引发达地区农业龙头企业来辽投资,强化区域合作,推动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进出口。
城乡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辽宁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重要体制机制支撑。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农村自身的振兴,而且必须融入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中。辽宁是国内大中城市最密集的区域,也是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较高的区域。如何协调城市经济、县域经济和乡村经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解决在城市、县域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等问题,需要依据辽宁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以“五大区域发展战略”为抓手,推动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围绕大中城市构建城市经济圈,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以农业农村优势资源为基础推进产业振兴,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县域经济与乡村经济融合协同发展,形成有梯次性区域发展新局面。城乡融合发展需特别重视县域经济这个重要中间环节,寻找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兴奋点”,即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也就是“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应充分利用辽宁乃至东北农业资源与产品原料优势,在区域间实现横向产业协调,以相近县域为中心,发挥比较优势,推进产业协同,落实“飞地经济”政策,联合打造跨区域现代化、专业化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中心区。在区域内实现纵向产业集聚,运用现代生产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加工、制造全产业链延伸。
三产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方式
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为辽宁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重要发展方式。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仅是乡村内部的产业融合,而且要从整体角度实现城乡区域的资源聚集、区域协调、三产融合、产城融合。农村三产融合,从农业生产内部来说,是种养业的循环发展,如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农渔结合,以及农业生产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结合;从现代农业产业来说,是生产、加工、物流、营销一体化的融合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必须以农业农村的优势特色资源为基础,完善“汇集资源链、构建产业链、增加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提升创新链”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凝聚产业链上的各种资源,包括城市资源要素和农村资源要素,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新的产业业态,拓展新的产业功能,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构建新的产业体系与机制,推进农业农村资源要素的价值增值,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人才支撑、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政策支持等,激发和增强乡村产业振兴和三产融合发展的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实现区域内纵向产业集聚、区域间横向产业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深刻领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利用东部山林区山、水、林、田、雪等生态资源优势,挖掘文化资源,发展具有东北特色的生态、休闲、文旅、康养等新业态。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辽宁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之举。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粮食生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避免“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忽视了粮食生产、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认为粮食产量不重要了”的思想误区和认识偏差。应解决好市场消费需求与提高农业效益的关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以农村优势特色资源为根本,从区域、产业、生产、品种等各个层面创新经营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产业功能、转变发展方式、强化支撑能力、突出生态安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形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结构协调、生产结构优化、品种结构适应、产品质量安全、竞争能力提升的乡村产业格局,走乡村产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市场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是辽宁乡村产业振兴的治本之策。
第一,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培育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形成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第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产业振兴、生活富裕,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的基础。辽宁在农村集体产权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即农村宅基地面积相对较大。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常住人口减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存量相对充足。可以利用我省的土地资源,探索通过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异地配置,实现地区间产业统筹协调发展。第三,重视我省各类经济开发区内的“僵尸企业”,通过制度和机制创新,对“僵尸企业”进行资产处置,使现有经济开发区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以改变目前经济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不够、产能利用不足及产出效益较低等现状,发展跨行政区域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中心区。第四,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经营管理者队伍培育和管理创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关键是培育企业家精神。从目前的农业企业、农业经营主体的管理者观念来看,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缺少企业家精神和市场意识。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包括资源管理的创新、技术研发的创新、生产工艺的创新、产品开发的创新、营销模式的创新等。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关键在人,只有通过以上创新培养,才能实现制度创新、产业兴旺。第五,创新农业支持政策。现行农业支持政策对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应结合不同区域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实际与趋势,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融合与三产融合等角度,在政策支持的主体、支持的环节、支持的标准及支持的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优化调整。
(作者系沈阳农业大学二级教授,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