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总后方基地的支前报告

辽宁日报 2020年10月15日

本报特别报道组

后盾!辽宁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是抗美援朝的坚强后盾!辽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后方基地。在抗美援朝期间,辽宁人民通过发展生产,巩固国防,加强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有力地保证了前线的物资和人力需求,为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辽宁人民克服困难恢复生产,搞技术革新。沈阳重型机械厂生产的10万把军镐、鞍钢生产的炮弹钢和坦克防护板、抚顺石油三厂生产的航空燃油、抚顺机电厂生产的1.2万个喷气式战斗机的副油箱……大批军需物资从辽宁各地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前线。

捐飞机、献大炮,抗美援朝大后方掀起新中国第一次全民爱国热潮。“台安号”“东北合作号”“建昌号”“辽阳号”……工人、农民、干部、学生等辽宁各界人士都加入到捐献的行列当中。

1951年6月,辽宁人民共加工炒面33.13万公斤,占全国支前送炒面总数的10%以上。根据后勤补给计划,辽宁乃至东北人民仅一个月便筹集咸菜75万公斤、豆腐干4.5万公斤、咸肉20万公斤、咸鱼55万公斤……

各级党报担负着舆论宣传的任务,在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东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地方党报,《东北日报》开专栏、派战地记者,成为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

以实际行动支援志愿军在前线作战,辽宁广大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生产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到1952年10月,工农业生产已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并有了自己的制造工业。

当战火燃起时,老一辈生产者站在技术革新运动前列,带头解决技术难题、克服各种困难。

孟泰,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模。他冒着生命危险冲上爆炸的高炉,堵住漏口,排除险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不顾疏散命令,守护高炉,并率先倡导开展抗美援朝生产竞赛。孟泰的名字及模范事迹,传遍了辽沈大地,也传到了志愿军各部队。如今,“孟泰精神”仍然感染着年轻一代。在鞍钢,新职工入厂,都会去参观孟泰纪念馆。

祖国人民的支援、空前的军民团结,使志愿军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和精神鼓舞。

历史走过70年,抗美援朝的感人事迹仍被广泛传颂,抗美援朝锤炼的宝贵精神也弘扬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