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热潮助推经济发展

辽宁工农业产量大幅增长

辽宁日报 2020年10月15日

抗美援朝运动是一次全民参与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群众运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许多感人的事情:为了增加志愿军武器装备,农民拿出自己一年辛勤劳动所得来捐献;为了方便志愿军行军作战,鞍钢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生产了大批军需产品;为了让志愿军战士吃好饭,筹粮队想了各种办法解决困难……在抗美援朝中,全民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图为记者采访抗美援朝纪念馆研究员朱进)

后勤保障

建立时间

1950年7月

体制形式

党政军民“四位一体”的战时后勤保障体制

提示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辽宁不仅派出优秀儿女参加志愿军,而且支援了大量车辆、牲畜、粮食和物资。辽宁人民“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所构筑的坚强后盾,辽宁“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的长子担当,给予志愿军有力支援。

工农业生产发展

在抗美援朝纪念馆,有一个专门的展厅讲述抗美援朝运动。该馆研究员朱进向记者介绍,抗美援朝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一场深入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群众运动。当时,辽宁不仅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而且是抗美援朝的总后方基地。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辽宁当时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使直接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力、畜力有所减少,但是,当时辽宁的工农业生产仍在发展。

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积极响应号召,将爱国思想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因而,辽宁在这一时期的工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在农业方面,抗美援朝运动初期的1951年,辽宁参军参战人员已有25万多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2%,占男劳动力的5.26%,但这一年辽宁粮谷作物总产量仍达到540.7万吨,比1949年粮食产量增加17%左右。1952年,辽宁全年出动战勤人员154.57万人次,占全省总人口的7.73%,占全省职工和农村男劳动力的32.34%,这一年辽宁粮食产量达620.76万吨,与最高年产量1943年相比,增加了3.3%,比1950年提高8.2%;这一年棉花年产27万吨,是1949年的7倍,比1943年籽棉最高产量增加了2倍多。

1952年,辽宁开始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一年全省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的农户近185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64.1%。

在工业方面,1952年辽宁工业总产值为解放前最高水平1943年的140%。全省工业发展除了恢复与整顿原有的工业以外,还设计和开工建设了一些新的厂矿。

随着工农业发展,辽宁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城乡人民收入逐年增加,购买力有了显著增长。据辽东省统计,工教人员工资1952年比1949年增加50%。从衣着上来看,据1952年调查,工人家庭成员每人消费棉布达22.5尺,这与解放前相比有了很大提升。

据统计,1943年辽宁每户工人购买的日用品支出仅为6.3元,1952年平均每户购买日用品支出已达40元,增长了5.3倍。辽宁城乡市场日趋活跃,1952年辽宁社会商品零售额达18.9亿元,比1949年增加2.3倍。其中,消费品零售额18.1亿元,增加2.2倍。

为抗美援朝支援了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工农业生产之所以有很大发展,抗美援朝纪念馆研究员朱进说,是因为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根据国内外复杂形势,中国共产党正确地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土地革命、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伟大运动,边打边建,在斗争中不但没影响和中断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恢复,相反,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对经济恢复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当家做了主人,从而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了让全国人民认识到抗美援朝的意义,1950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当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在北京成立。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行政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先后成立了抗美援朝总分会,各省、市成立了抗美援朝分会,具体领导各大行政区和各省、市的抗美援朝运动。通过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政治觉悟,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中国人民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巨大的牺牲精神,以各种方式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词条

抗美援朝运动

1950年10月26日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在北京成立

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行政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先后成立抗美援朝总分会

1951年11月6日

辽东省委、省政府发出响应中央号召

1951年11月26日

辽西省委、省政府发出响应中央号召

两省开展普及与深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并成立省、市抗美援朝分会

组织爱国主义学习、时事报告、座谈控诉等

并通过报纸、书刊、广播、墙报、漫画、戏曲等形式宣传

开展捐款捐物、增产节约、拥军优属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