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人喜欢辽宁向往辽宁扎根辽宁

​ ——以更高标准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报道之四
辽宁日报 2020年10月13日

本报记者 赵 静

“一些政策很好,但希望申请程序能简单一点,落地更快一点。”“像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依旧融资难,没有固定资产很难拿到贷款。”采访中,创业者遇到的一些问题,反映出我省营商环境建设还存在短板,与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

在现实中,有时一个细节就决定了投资者的选择。一位在我省做人工智能培训的创业者,带领团队在当地政府提供的创业大厦里工作。在企业蒸蒸日上的时候,这位创业者突然被告知,大厦电梯将于每天下午6点之后停运。“我们加班是常态,如果每天下午6点就下班走人,谈何创业?”在沟通无果的情况下,这位创业者选择向南方城市转移。

电梯服务,看似一个小问题,然而见微知著,市场主体就会据此作出选择。一句事不关己的推诿,甚至一个不屑一顾的眼神,都会让人才用脚投票。

过去,是人跟着产业走,生产资料在哪里,人才就集聚在哪里。在新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情况或已改变——人才往哪个地方走,技术、资本、项目就往哪个地方聚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都是人脑加电脑“二脑”的“带土移植”。进入产业跟人走的时代,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生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下转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