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图片由本报特约记者门莹摄
本报记者 周 明 崔振波
金秋抚顺,天朗气清。
9月的抚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招商引资成果喜人:9月13日至16日,抚顺经贸代表团赴南京参加辽宁省—江苏省对口经贸合作洽谈会,围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无人机等产业项目,签约重点项目6个、总投资额达28.76亿元。
9月20日至23日,抚顺经贸代表团参加了由辽宁省政府举办的辽宁—长三角招商引资促进周活动,全力招引长三角地区优质产业项目来抚顺投资发展。新宾满族自治县二十四节气小镇田园综合体项目等6个项目成功签约,涉及房地产、物流、精细化工等产业领域,总投资额达44.5亿元。
如今,走进抚顺城乡,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建设景象。近年来,抚顺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抓紧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在“两手抓”中体现责任担当,在“两手硬”上展现能力作为,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
项目集聚 积蓄发展动能
车辆往来、塔吊林立、设备轰鸣不断,工人埋头苦干……9月的抚顺,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工地上,处处是争分夺秒、大干快上的火热景象。面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场大考,抚顺市抓牢抓实重大项目推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让稳的态势更牢、进的动能增强。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抚顺市抓项目、稳投资,出台了《抚顺市人民政府支持重点项目开复工若干政策措施》《抚顺市项目建设工作考核方案》,以合理、适度、管用的政策供给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了给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抚顺市进一步加快项目前期立项、规划、环评、招投标、施工许可等审批,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确保项目在条件允许时,立即开工建设,形成有效投资。
抚顺市对列入今年计划开复工的335个项目全部配备了“项目管家”,实行定人定责的“项目管家”标准化责任清单管理。围绕“减、降、缓、免、返、贴、奖、快”八个方面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抚顺市先后出台《支持重点项目开复工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举措,聚焦项目推进关键环节,对前期工作不完善的项目,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对在建重大项目主动跟踪服务,精准落实各项政策,尽快形成有效投资。建立亿元以上项目由市政府相关领导每周调度和500万元以上项目由市发改委定期调度推进工作机制,制定项目责任清单,为实现项目建设过程管控有效、工作闭环严密、组织穿透有力、建设成效明显的调度推进工作机制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坚持“项目为王”发展理念,压实责任,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方位对接项目,抓住龙头企业、抓住重点工程、抓住新兴项目,招商能力和项目质量得到提升。
近年来,抚顺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补齐“四个短板”,做好“六项重点工作”,完成“三项重点任务”的要求,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和产业兴市”战略,围绕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条,不断创新招商载体、体制机制,引进优质企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做强实体经济,做优传统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好接续产业,补齐影响和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短板。
目前,抚顺市已集聚一大批发展前景好、体量大的优质项目:新宾以氢能源集聚为主题的氢能小镇、氢能高速路、氢能汽车运营等项目正抓紧时间忙建设;东联安信公司投资1亿元的三期建设项目,达产达效后,可实现产值5亿元,纳税5000万元。
创优环境 加快转型升级
“我是第一次开店创业,在大厅窗口填了一份表格并提交了相关资料,开店所需要的证件就领回来了,咱抚顺政务服务办事效率真是太高了。”烘焙店店主李琳对抚顺市行政审批大厅的办事效率赞不绝口。
抚顺市通过精简审批、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用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活力,释放潜力,以一系列“硬”举措和“软”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六稳”“六保”。
抚顺市对照发达地区审批事项清单,对标审批事项最少的地区,按照“三个一律”要求精简审批事项,力争全年市本级1476项审批事项精简到590项。经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梳理完成精简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904项,精简比例达到61.25%。打造“无证明办事之城”,通过砍掉一批、共享一批、替代一批、代办一批,最大限度精简和优化证明材料,让群众凭居民身份证,企业凭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投资项目代码,就能办理涉及民生事项或企业投资项目的相关事项。
聚焦打造最优审批流程,开展“承诺审批”改革。抚顺市以告知承诺制度和信用承诺制度为基础,对于不涉及安全生产、能够通过事中事后监管纠正的审批事项,实行“承诺审批”,并将申请人的诚信履约情况纳入社会征信管理系统,严格执行征信约束机制。
抚顺市创新推出“零公里”审批服务,变上门审批的传统审批模式为“零公里”服务,通过网络预审、上门服务、现场踏勘等举措,将“最多跑一次”升级为“一次都不用跑”。在抚顺市行政审批大厅专门设立了“零公里”审批服务窗口,成立“代办中心”,由5名业务骨干组成专业、专职、高效代办队伍,无偿为企业、群众帮办代办,满足企业、群众“零公里”审批服务的需求。代办员负责解答咨询、直接受理代办申请、指导和督促审批部门在承诺时限内办结审批事项,协调解决代办服务中遇到的审批问题。各审批部门分别明确一名审批人员与代办员全程对接,建立上下联动的代办机制。自设立以来,代办中心累计为企业、群众提供代办服务300余次。
目前,抚顺市制定出台了《抚顺市强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确保服务市场主体 人人皆为环境大见成效实施方案》,配套出台了《营商环境监督员工作制度》等十余项制度性文件。开展“百名监督员、千处联络点、万人来评价”活动,成立了12个营商环境监督小组,在企业和社区建立了900多个联系点。充分发挥营商环境监督员作用,各监督小组积极组织监督员参与服务窗口明察暗访工作。在全省首创“码上服务”好差评制度,作为辽宁省“放管服”改革亮点工作上报国务院。全省首创“一牌两卡”惠企政策,为35家重点企业、13名代表颁发了重点企业保护牌、企业检查收费卡和投资者绿卡。在全省率先实行市政府领导、局级领导接听“8890”综合服务热线举措,全省首家创办“8890”百姓热线,营商投诉渠道进一步畅通。
稳企稳岗 兜住民生底线
家住抚顺市望花区的王军大学毕业后一直没能找到工作,今年,他享受到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兜底安置的政策,走上了就业岗位。
保就业、稳就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目的的体现,也是经济工作的底线所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抚顺以更实的举措、更高的标准、更优的服务为全市企业和重点人群提供有力的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牢牢兜住民生发展底线,做到政策扶持力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广,惠及更多困难企业和个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推行不见面服务。疫情发生后,抚顺市立即暂停所有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的现场招聘活动,并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途径,搭建线上供需对接平台,依托抚顺市就业网、抚顺就业微信公众号及抚顺求职者群三个公共网络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招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劳动者稳定就业。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微博、报刊等媒体,加大疫情防控期间的就业工作宣传力度,全力营造“携手战‘疫’,共促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加大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抚顺市全面运用信息化手段努力做好公共就业服务,相继开展了2020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网络招聘活动、2020届毕业生春季视频双选会、2020年“春风送岗位”线上就业公益招聘会、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形式多样的线上招聘活动。从6月6日起,相继举办了全市技能人才专场招聘会、家庭服务业求职招聘对接会、2020年抚顺市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线下招聘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发力,为求职者和用工单位搭建对接平台。今年1月至8月,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19场,其中线上招聘活动91场,线下招聘活动28场。
扶持创业。今年以来,抚顺市加大对复工复产企业创业服务力度,先后走访了金融小镇、青创空间等创业孵化基地及多家重点复工复产企业,送政策上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截至8月,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243.1万元;发放创业孵化基地房屋租金补助金额33.66万元;清原满族自治县和新宾满族自治县已申报抚顺就业脱贫驿站7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1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