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蕊硃在查看棚菜生长情况。本报记者 王敏娜 摄
本报记者 王敏娜 整理
人物简介
钱蕊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卫生所主任医师,铁岭县横道河子镇西三岔子村“第一书记”。
现 场
身穿迷彩服,脚踩橡胶鞋,鞋帮还粘着湿漉漉的泥巴……在铁岭县横道河子镇西三岔子村,记者在中药材种植试验田里找到钱蕊硃时,她正冒雨蹲在地头仔细查看药材的生长情况。
“这是中草药白薇,种下去两年了,你看,已经结籽了,过些天就能把药材籽分给村民。种这个可比种玉米强多了,收益是玉米的10倍。”看着长势喜人的中草药,钱蕊硃满脸欣慰。
我今年57岁,已经驻村两年了。刚来村里时,我就坦率地告诉大家,我这么大岁数来驻村,就是想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干点儿事。
干实事就是帮老百姓找致富门路,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经过走访调查,我发现西三岔子村以农业种植为主,其中又以种玉米居多。
我是学医的,知道中草药前景广阔,村里的地大多是半山坡地,适合种中草药。于是,我利用假期去锦州、葫芦岛、抚顺、沈阳等地考察中草药及菌类种植。几经磋商,我和村委会成员决定把村里的一亩空地当作中草药试验田,并自己拿出1100元钱购买了3600棵白薇幼苗种植。白薇属于三年生中药材,第二年就能结籽,可以免费分发给村民播种。
有的村民心存疑虑,持观望态度。有人说:“咱们种中草药可以,但卖给谁?卖不上价不就亏了。”
我一想也是,就和村党支部书记一起去中药材收购公司找销路,消除村民的后顾之忧。找到销路后,村民纷纷开始尝试种白薇、苍术、沙棘等中草药。
在农村,只要肯干、肯吃苦,处处充满商机。
棚菜种植也是我看好的一条致富路。往年收完庄稼,村民只能待在家里,四五个月有出项没进项,棚菜种植非常适合他们。我多方联系,帮村里盖起7栋大棚,优先承包给被占用土地的农户。现在,承包的村民已经种上时令蔬菜和水果,在农闲时也有了收入。
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同样重要。西三岔子村已申请成为“2019年度省级美丽示范村”,获得了一笔民生建设资金。我们用这笔钱改扩建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和太阳能路灯,还将临街住户的围墙改造为文化仿古墙,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看着村民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我的干劲儿更足了。驻村工作还剩一年的时间,我将不遗余力地带领村民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