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辽宁振兴发展的宏大场景

辽宁日报 2020年09月28日

(上接第一版)面对眼前困境,有牢骚者,言语间颇多“怒其不争”之愤懑;有切责者,认为种种过错都是别人的不是;有旁观者,漠然视之,浑然处之,把自己当做局外人。如果把辽宁比作一幅整体画面,它其实是由4300万个色块组成的,有一脱落,面目皆非。每一个辽宁人,其实就是辽宁,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也不能独善其身。以进取的心态去思考,以建设者的姿态去工作,把自己视为群体的有力一员,把事业系于时代的高高桅杆,舞台感就有了,战斗力就会成倍激发,辽宁振兴发展自然就能形成强大的势场。

(四)

凡谋大事,的必先立。

开创辽宁振兴发展的宏大场景,头绪万千,任务剧繁,必须抓住要害和重点,集中发力,牵动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在“9·28”讲话中提出“六项重点工作”,第一项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营商环境,为辽宁之痛,亦为辽宁之重。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将营商环境建设置于事关辽宁振兴发展的全局高度,从战术层面提升为战略层面,明确提出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总要求,具象为“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四大标准。“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营商环境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反之,其他问题很难真正有效解决。

打响优化营商环境这场主战役,辽宁怎么干?

“敢”为前提。把优化营商环境比作一场战役,一则是危,表明情势迫急,必须要面对、去解决;一则是难,需要有勇气,要有斗争精神。营商环境问题,很多是痼疾、顽症,不仅与政策、制度有关,而且与文化、观念相连,因而很难根治。在这个关乎发展全局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听天由命、听之任之,必须敢于碰硬,敢于动真。有的人怕斗争,担心承担责任、伤及自己,每至攻坚克难处,矜严握楯,唯恐失手坠地。实则,大道若夷。只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一心为民,一心为公,就不会无端颠踣;纵有失败,也心地坦荡,无足挂怀。其实,伟大斗争并非都是刀光剑影、遥不可及,斗争离我们并不远,就在身边,人人有份。把一个难题解决了,把一件事情办成了,也是斗争,也是英雄。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走过荣耀、历经波折的辽宁人,当有这份勇气和英豪。

“实”为要诀。蓝图虽好,要看行动;勇气可嘉,要看结果。振兴发展的宏大场景,不是海市蜃楼,不能纸上得到,是由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成果构建的。实是务实,忌虚。分析问题要符合客观实际,研究办法要尊重客观规律,推进工作要明确具体抓手,干实事,求实效。实是落实,忌空。不落实,一切部署都是零。要全力缩短说了和做了之间的距离、发文件和落实了之间的距离、开会研究了和问题解决了之间的距离,把抓落实贯穿工作全环节、全过程。实是踏实,忌假。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做一件事,不能“差不多就行”,更不能“不行就拉倒”。要强化目标意识,不至千里、跬步不休,不成丘山、累土不辍。

“导”为激励。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是一场伟大的实践,呼唤万千英才,同时也为人才的成长涌现提供了机遇和可能。英雄之种类不一,惟以适于时代之用为贵。营造一个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形成一套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善用人才的有效机制,在今天的辽宁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建立鲜明的价值导向,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论业绩。在这样的价值坐标中,有为者有位,庸碌者奋起,落后者愧耻,形成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壮阔场面,凝聚勠力同心促振兴、心无旁骛谋发展的澎湃合力。

对总书记和党中央最好的报答,是感恩奋进;对全省人民最好的交代,是砥砺前行。现在距年底不到一百天,任务艰巨,使命重大。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求我们毫不松懈;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要求我们慎终如始;开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宏大场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辽宁贡献,要求我们奋发图强。这是我们这代人无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不可辜负的光荣。

凡曰有知,孰不思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