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背着伤员下阵地

辽宁日报 2020年09月27日

6月1日,在省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了刘克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的家。今年已96岁的刘克热情好客,慈祥地拉着大家的手,问着工作和生活等情况。虽然腿脚不便,但她的谈吐间仍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

黄草岭战役一个一个背伤员

刘克出生于父母闯关东途中,后来一家人在沈阳市苏家屯定居下来。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八路军进驻苏家屯。当时,有几名八路军女兵住在了刘克家,那是年仅21岁的刘克第一次接触革命队伍。当部队要撤走时,她坚决要跟着部队走,从而走上革命的道路。

1946年1月,在行军途中,刘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刘克被分配到辽东军分区卫生学校学习,毕业后成为辽东军分区一所的护士。1948年初,刘克调到42军野战医院当护士,先后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承担战地救护的工作。

辽沈战役结束后,刘克与丈夫佟玉(时任42军124师作战科科长)结婚了。婚礼仪式还没结束,就接到命令要参加平津战役。

1950年10月,身为野战医院护士,刘克随42军124师从河南来到吉林集安集结,然后入朝参战。入朝不久,刘克所在的部队就参加了黄草岭战役。

战斗极其残酷。在阻击阵地上,志愿军没有任何防空设施,敌机肆无忌惮地向阵地扫射轰炸,巨大的爆炸声整日不断,灼热的弹片在令人窒息的烟尘中发出尖利的叫声。敌机还投下凝固汽油弹,使志愿军伤亡较大,刘克的任务就是救护伤员。

刘克说:“战地抢救工作不分昼夜,我们有时几天无法合眼,经常在运转伤员途中睡着。”当时最困难的是担架不够用,像刘克这样的女兵必须从阵地上往下背伤员。女兵力气小,背伤员非常吃力,从阵地到包扎所大约1公里山路,“常常背不动,但背不动也得背,能多救一个就多救一个。”刘克说。用尽力量,冒着炮火,一个一个地背伤员,刘克一天要往返许多趟。她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让受伤的战友尽快得到治疗,保住生命。

大部分战士手脚被冻伤

敌军狂轰滥炸,但志愿军仍一路奋进,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夺取了一个又一个阵地。战场上的困难不只是敌军轰炸造成的伤亡,更多的困难是饥饿、寒冷、弹药物资匮乏所造成的。

刘克向记者解释,从团部到各个阻击高地,所有的通道均被敌人密集的炮火严密封锁,我方物资常常无法运送到阵地,这就造成了许多战士缺衣少食,抵抗力下降,时常生病。有的战士在长途奔袭中,棉衣早已破烂,无法抵御严寒。

朝鲜的冬天非常寒冷,大部分战士的手脚都出现了冻伤,但因物资匮乏,无法得到医治。战士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把被子撕了包扎手脚,互相依偎取暖,抵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日。

刘克说:“我和爱人佟玉一同入朝,他当时是124师371团副团长。我们虽然在一个师,却难得见上一面。”1951年4月5日是刘克最难忘的日子,救护队经过371团,队长批准刘克去看望爱人,可是佟玉正要出发执行战斗任务。参谋长王凤来执意让佟玉留下,自己带领部队出发执行任务。第二天,刘克听说王凤来在朝鲜江原道伊川郡战斗中牺牲了……

词条

卫生保障

到第五次战役结束时

志愿军后勤卫生保障部队已有2个伤病员分配处

134所医院

13.93万张床位

前方兵站医院39个

2.97万张床位

东北军区陆军医院、疗养院34个

7.14万张床位

东北后方战勤医院61个

3.82万张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