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振兴发展新成果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

——鞍山在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
辽宁日报 2020年09月25日

本版图片由邹德晨、康成明、覃少明、徐慧及千山风景区管委会提供

本报记者 刘家伟

初秋的鞍山大地,项目建设热潮涌动不息。

这厢,以原“城市之门”闲置楼宇为载体建设的北方国际健康城项目正在加紧装修装饰,建成后将吸引约100家健康科技企业入驻,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大健康产业基地之一。 那厢,作为鞍山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四产融合”一体化发展的代表性项目,南沙河综合整治项目正按“外部效益内部化、先规划后建设、先配套后开发、先整理后出让”的原则持续推进,极具特点的宜居经济带正在河流沿岸徐徐展开。

随着重大项目等发展成果落地开花,鞍山城市活力全面迸发,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的背后,是鞍山市践行新发展理念带来的可喜变化。近年来,鞍山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以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全面深化城市活力建设作为具体落实举措,以具体、深入、细致、彻底的“市委工作法”作为战法,充分调动市场主体、人民群众和基层的积极性,用振兴发展新成果不断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

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

打造“五业并举”新格局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鞍山市通过深化市情认识,结合国际国内环境、产业发展策略的变化,在全国全省的发展战略地位,科学确定了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发展定位。

这个定位就是要把鞍山打造成为东北振兴的隆起点,技术和人才的集聚地,钢铁、菱镁、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隆起带,北方重要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围绕这一定位,2019年8月召开的鞍山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着眼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出台了能够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着眼于高新技术发展,推动实现传统工业化城市转型升级的“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

其中的“一翼”,是大力发展钢铁、菱镁、装备制造产业;另“一翼”,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同时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一体化”,是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四个产业互融互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更好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产业,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城市融合经济体发展格局。

根据这一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预期经过5年到10年,摆脱“一钢独秀”依赖,打造5个千亿元以上产值的经济体,形成钢铁、菱镁、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和城市融合经济体“五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优化鞍山的产业结构。

发展钢铁及深加工产业,鞍山市注重发挥鞍钢龙头作用,深入推进“双鞍”融合。同时,积极支持后英等地方民营钢铁企业对比鞍钢,形成产品差异化优势。目前,全市正与鞍钢联手开展“组团招引外埠企业来鞍落户”活动,已引进25家鞍矿配套企业,14家鞍钢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正在加速进驻。

发展菱镁产业,鞍山市重点做好“资源稀缺、现有存量企业整合重组、产品技术升级、打造菱镁产业链”四篇文章,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镁质制品产品结构,做优镁耐材,发展镁合金等,拉长产业链条,推动菱镁产业转型升级,保持行业主导权、定价权和话语权。

发展装备制造产业,鞍山充分发挥福鞍等一批在国际细分市场具有话语权的“隐形冠军”企业,打造拳头产品。同时,依托迈格钠公司大力发展永磁传动等产品,打造“中国磁谷”。今年前7个月,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半年回升6.4个百分点。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鞍山市重点发展院士经济、院校经济、研究院经济,将其作为发展的动力源,用人工智能、5G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做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目前,已建成院士工作站20个,省内首个院士服务基地在鞍山落成启用。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同比增长21%。

促进“四产融合”,打造城市融合经济体,鞍山市注重挖掘提炼钢铁文化、玉文化等传统文化,以文化、体育吸引人,以旅游、健康留住人,聚集人气、扩大就业、促进消费。今年上半年,全市新注册四产单位1357个,同比增长6.8%,占全部新增注册单位的1/3;城市融合经济体带动就业1.1万人,文化夜市等夜经济形态带动2万余人灵活就业;5月底开业的大熊猫馆已接待游客13万余人;7月开通的“千山号”文化旅游列车已接受预订70列;6月份以来,全市旅游业基本恢复正常,新兴旅游业态发展态势良好。

得益于“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城市融合经济体带来的乘法效应,目前,鞍山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已由2018年底的5.5∶41.3∶53.2调整为3.3∶40.0∶56.7。

深化城市活力建设

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实践中,鞍山市意识到,推动振兴发展,非经济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黏连、相互促进的。为此,今年1月召开的鞍山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出台了《中共鞍山市委关于深化城市活力建设推动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从党建、人口、经济等十个方面对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部署,重点突出全面建设、核心建设、环境建设等,力争全面激活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要素,重塑环境、重塑形象,建设更具吸引力、竞争力、辐射力的活力鞍山。其中,全面建设主要包括产业建设、制度建设、人的建设等;核心建设主要突出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要素、科技引领的核心作用、体制机制创新的核心价值;环境建设主要包括营商环境、生态环境等。

以《决定》为统领,鞍山市通过深入实施“春风行动”六大工程、推进民营企业改革重组等,不断激发城市活力。

鞍山市建立了政银税企对接服务中心,深入实施以“带薪培训”稳就业、“政企互动”抓服务、“社区经济”惠群众等“春风行动”六大工程。其中,组织1.7万名企业信息员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4000余个,副市级以上领导深入275户企业解决问题700余个;建成301个“8890幸福驿站”,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

在推进民营企业改革重组方面,鞍山市先后组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促成了海城石油机械与中民实业的混改重组,多式联运集装箱汽车列车项目落户。

在加速盘活闲置资产方面,鞍山市盘活了闲置8年之久的“城市之门”楼宇打造北方国际健康城,盘活“阀门大厦”引进上海深兰科技建成东北人工智能研究院,盘活“商务大厦”引进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康养联合体项目。

在狠抓人才集聚方面,鞍山市实施“钢都英才计划”“人才新政36条”。其中,辽宁科技大学引进“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引育62名博士;鞍山师范学院落户56名博士。鞍山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并招生。

在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方面,鞍山市成立了市外贸服务集团,与沈阳新松机器人合作在鞍建立残疾人康养基地项目。同时,西柳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申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上半年全市实际到位内资163.9亿元,同比增长11.1%。

鞍山市还始终把落实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其中,脱贫攻坚战方面,市级领导带头对20个脱贫攻坚重点镇开展包保督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组织开展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专项行动,追回本金、利息2.6亿元。

构建“三个互动”体系

创新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近年来,鞍山市始终注重调动企业、群众、基层积极性,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鞍山市愈发意识到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与企业、群众、基层的互动,从而汇聚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强大动能。

着眼于创新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在今年8月召开的鞍山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上,鞍山市提出构建党委政府与企业互动、与群众互动、与基层互动的“三个互动体系”,以民心网(8890民生平台)为互动总平台,打造全员参与、全社会动员、全方位落实的大互动工作格局,打破行政隶属壁垒,破除各自为政的障碍,促进党委政府与企业、群众、基层共生共长、相互促进。

构建与企业互动体系,鞍山市主要完善民心网(8890民生平台)企业服务板块建设,畅通企业需求上行渠道,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同时,落实企业信息员制度和领导干部到企业现场办公制度,畅通政策下行渠道,及时向企业释放政策红利。

构建与群众互动体系,鞍山市将群众诉求需求统一纳入民心网管理,打造唯一“民生问题池”,通过数据分析,研判风险隐患、存在问题,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同时,继续建设完善“8890幸福驿站”,为群众提供生活、购物、养老等服务,并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员作用,鼓励支持志愿者队伍开展活动,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百米”。

构建与基层互动体系,鞍山市发挥四级党群服务中心体系作用,定期研究解决问题、通报情况、推进工作,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机制,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让基层、单位、行业联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同时,建立健全党支部书记通信员、领导干部包保基层联系点、县直部门人员驻街等制度,以制度的刚性推进各层级与基层互联互动。

作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的一项具体举措,“三个互动体系”进一步激发了城市活力,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用振兴发展新成果不断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鞍山市正在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