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零售药 让惠民方式回归百姓生活

辽宁日报 2020年09月24日

杨少明

笔者前不久在一家医院看病,按照医生的处方,开回来一兜子药。遵医嘱,服药3天,病症基本消除,但是药品却剩了一大半,有几盒甚至还未开封。笔者这一经历,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历过。

对于患者来说,这些多开出的药无疑是一笔不必要的花销,它们大抵是要呆在药箱中,静等过期,然后被扔掉。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过期药品被定为危险废物。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大城市平均每个家庭的日常过期药竟高达200粒以上。如此巨量的过期药,不仅在经济、资源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过期药泛滥,成因较多,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很多医生在给病人开处方时,往往是按盒开药而非按需开药,治疗药品超量因此也成为常态。

记得十几年前,各大医院在给患者开处方药时,还普遍推行药品拆零销售的做法。患者拿到手的大多是散装小份药,由规格基本一致的纸袋包好,纸袋外面清晰地注明服药的药量、时间、次数以及注意事项等信息。往往药用完了,病也就好了,基本上不会产生浪费。

国家2016年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明确,拆零销售是药品销售的方式之一,药品营业场所应当有拆零销售所需的调配工具、包装用品;要对负责拆零销售的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拆零药品的工作台及工具保持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污染;拆零销售应当使用洁净、卫生的包装等。

如此看来,国家对药品拆零销售是提倡的,要求的操作规范也非常具体。十几年前,医院尚且能普遍推行药品“拆零”,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精准化管理水平远胜于昔,再次开展拆零售药应该也不是一件难事。

当前,国家正在倡导“浪费可耻,节约为荣”,药品的拆零销售也当属此列。希望药品浪费问题能够引起社会重视,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拆零售药的政策宣传和执行监督;医药企业要生产包装量剂多样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药品营业场所也要摒弃“麻烦”“利薄”的狭隘思想,以拆零售药作为销售策略,医生也要按需为病患开出用药剂量。如此,方能让这一惠民的售药方式回归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