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动新时代“两先区”建设

——大连经济社会发展阔步前行
辽宁日报 2020年09月23日

本版图片由鞠家田、于学通、卞志东摄

本报记者 侯国政

9月的大连,天蓝海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消费市场好戏连台。

9月11日,2020第三届大连国际消费品牌博览会开幕,吸引400余家企业参展;9月19日,已成功举办30届的中国(大连)国际服博会全新启幕,邀请海内外各类商家企业1000余家……

何止是消费市场,放眼大连,各条经济战线处处涌动着一股加快复苏的火热力量。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市继续发扬不怕吃苦、勇于战斗、甘于奉献的抗疫精神,立志把因疫情耽搁的时间抢回来,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大连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两先区”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率先突破,承担起排头兵和领头羊的历史责任。

深化改革破壁清障

释放高质量发展内在动能

7月4日和9月8日,仅仅时隔两个月,大连市委、市政府针对园区改革工作接连召开两次全市大会,吹响了新一轮园区大刀阔斧改革的号角,旨在再造体制机制优势,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从国企改革到农村综合改革、从自贸体制改革到“放管服”改革、 从经济发展到社会事业……党的十九大以来,大连市坚持把改革作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关键一招,推动各领域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

作为始终走在东北地区改革开放最前列的城市,大连深知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归根结底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出路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面对今年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更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在8月底召开的大连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上,大连市一次性推出深化国资国企、医药卫生体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国土空间规划等4个重点领域的改革文件,数量之多,前所未有,彰显其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今年以来,大连“放管服”改革力度继续加大。审批服务24小时自助办理开通,“综合窗口”投入运行,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全市新增市场主体57256户,网办率96.32%。获批全省“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试点城市,蝉联“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办事不找人”“不见面审批”成为大连的亮丽名片。

发挥开放龙头作用

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开放是大连最大的优势、最大的特色。

作为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的龙头,大连市充分发挥拥有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优势,以战略眼光、全球视野谋划新时代对外开放,推动全市开放合作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高质量发展。

深耕日韩市场,提升开放合作的层级。即便在疫情防控期间,大连开放的脚步也从未停止。3月,日本电产(大连)有限公司新工厂在大连金普新区破土动工,投资方日本电产株式会社逆势增资,投资计划由此前的500亿日元提高至1000亿日元。8月,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在金普新区揭牌,这是今年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6个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中唯一一个获批两个产业方向且面积最大的示范区,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示范区,将打造成为中日开放合作新样板。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和“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扩大国际产能合作,为培育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奠定良好基础。今年上半年,大连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617.8亿元,同比增长20.35%。

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打造中国北方对外开放大门户。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揭牌启动3年来,平均每8天完成一项复制推广任务,每4天完成一项创新成果,用大连全市1/200的面积,集聚了全市1/9的企业、1/6的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市1/3的进出口总额。

大连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大连市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70%、东北三省的40%。大连还是东北地区外商投资最集中的地区,迄今有1.5万多家外资企业在大连设立。

做强创新第一动力

壮大高质量发展核心动能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大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与区位优势、自然禀赋优势相比,科技优势绝非与生俱来,科技可以经过培育在一个区域快速集聚、迅猛发展,科技优势可以再造。

科技体制改革是创新发展的推动力。近年来,大连先后出台《大连市促进科技中介服务发展条例》《关于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构建全方位的科技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大连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完善政策体系,利用“海创周”“数交会”“专交会”等国家级品牌活动,广泛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项目汇聚大连,打造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强磁场”,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近年来,大连通过深化改革规范政府职能以及简政放权等举措,释放企业创新活力。把大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融入全市振兴发展全局谋划思考、统筹推进,从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科技企业社会融资等方面精准支持自创区新型创新主体及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金普新区和高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与国际顶级孵化器深入合作,优化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资源的全球配置。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大连聚焦未来型与先导型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组织企业牵头实施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坚持以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谋划建设一批百亿级、千亿级乃至万亿级的产业链。

截至去年底,大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744家,同比增长43%,提前一年实现倍增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34.3亿元,营业收入2653.7亿元。全年投入科技经费136.3亿元,开展科技研发项目10359项,获得专利授权4633项,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1.8件。今年以来,大连数字经济快速崛起,实现5G网络市区和县区核心区域全覆盖。生命安全、氢能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被国务院评为“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方”。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大连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大连市每年都把七成以上财政支

出用于改善民生。

坚定不移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城市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推进服务办理便捷化、服务供给精细化。提升城市治理法治化水平,让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大连是我省唯一入选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的城市。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城市信用软实力,大连在全国36个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位列第8。 完善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工作机制,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

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打造北方环境品质明星城市。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严格落实河(库)长制,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把美丽大连建设得更加美丽。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大连市在128个低收入村全部“摘帽”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回头看”,守好持续稳定脱贫关,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建设“两先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大连的重要使命。大连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团结一心,顽强拼搏、苦干实干,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启大连“两先区”建设新征程,全力交出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