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蜇连通大世界

——写在2020中国(营口)海蜇节开幕之际
辽宁日报 2020年09月23日

活体海蜇现场展示吸引参展者目光。本报记者  佟利德  摄

2020中国(营口)海蜇节开幕现场。本报特约记者  魏家鹏  摄

本报记者 佟利德

核心提示

9月22日,2020中国(营口)海蜇节、中国·营口国际渔业博览会、东北亚(营口)农副产品展销会在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果蔬水产贸易物流中心开幕。本届展会主打绿色生态好海蜇,邀请国内外企业和商家参展,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深入实施营口海蜇国际化战略。

今年以来,营口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以海蜇产业为龙头,将水产乃至整个农副产业集体打包,形成合力办展会,带领产业集群强势“出海”,拉动生产,带动消费。

本届展会,营口百余家水产企业全部出动,集团作战,形成合力,通过品牌效应带动营口水产养殖集体“出海”,扩大效应。

与前两届海蜇节相比,本届展会规模空前,吸引国内外500余家企业参展。首次三展合一,将海蜇、水产、农副产品三个梯级市场整合到同一平台。线上、线下同步展销,带动国内、国际市场需求。

营口海蜇 摆上世界餐桌

如今,海蜇在营口不单单是一种食品,还是这座城市走向世界的桥梁。

营口海域饵料丰富、水温适宜,适合海蜇生长,是我国海蜇的主要产区,年繁育海蜇苗4亿头,主要品种为绵蜇和沙蜇。

营口海蜇以肉质饱满、品质上乘闻名。从依靠资源到培育资源,营口经历了从海蜇捕捞到养殖的转型,养殖面积达到33万多亩。去年,营口水产养殖面积61.2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53.6万亩,水产品总量达47.95万吨。

目前,营口海蜇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六成,可谓营口海蜇连接世界餐桌。营口有近5万人从事海蜇收购、加工、贸易行业,国内海蜇加工企业80%以上由营口人开办。从东南亚到非洲、从俄罗斯到南美,他们把世界各地的海蜇运到营口加工,又远销到世界各地,使营口成为全球海蜇产业链的核心。

营口的“辰光水产”在美国的海蜇加工厂,把大西洋海蜇捕捞后直接用真空泵抽出,送入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全程“不落地”的流水线作业。从“把中国海蜇卖向世界”,到“把世界海蜇卖给世界”,“辰光水产”成为引领全球行业走向的海蜇生产企业。

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东北地区唯一一个基地落户营口。就在基地园区内,总投资4.5亿元的中顺海蜇交易市场已顺利运营,三年内这里的海蜇交易量有望达到50万吨,实现销售额近百亿元,营口海蜇也将由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逐步走向精细化、标准化,最终实现“买全球海蜇卖全球”的目标。

龙头企业带领水产养殖产业集体“出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今年是营口连续三年举办海蜇节。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海蜇节这一平台已发展为“海蜇+”,带活了本地水产养殖业及其加工企业,并形成合力共同“扬帆出海”。

去年,营口海蜇出口量为2774吨,出口额近2000万美元,占辽宁海蜇产品出口总量的80%左右。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本地最先走出去的一批水产企业。

目前,全市有海蜇加工企业、各类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十余家,年加工海蜇约9万吨,海蜇产品占营口本地水产品加工总量的94%左右。

营口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是营口市专营海蜇及海蜇系列产品的龙头企业,其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今年是营口海洋食品有限公司连续三年参加海蜇节展会,对于展会带来的“出海效应”,公司总经理孙海洋感受最深,他说:“每届海蜇节都会吸引很多来自日韩及欧美等地的外商。去年展会,一名英国采购商看好了我们的产品,当场签约,我们企业的海外市场借着展会进一步扩大。”去年,营口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收购原材料20多万吨,产品出口创汇700余万美元,惠及当地及周边渔民、养殖户上万人。

创新提效 三展合一收获双线效益

从2009年开始举办农博会,到2018年首次举办海蜇节,再到今年的三展合一,营口办展经验越发成熟,展会规模也越来越大,展会效果和收益更是越来越好。

本届展会是营口首次采用三展合一的形式,联合国内外名优企业,集聚合力,整体包装,统一打造销售平台,开启线上、线下同步展销,拉动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从而达到集约办展、带动消费、扩大影响、增加效益的目的。

数据显示:2018年,首届中国(营口)海蜇节成功举办,参观购物人数达1.5万余人,销售额达到1120万元,其中海蜇产品销售额达970万元。2019年,第二届海蜇节期间,参观购物人数达到3.5万余人,销售额达1.1亿元。

与前两届海蜇节相比,今年展会规模更加宏大,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共引进国内外参展企业500余家,展品1200余个。除了主打海蜇和其他水产外,还汇集了粮油、果蔬、畜牧品、调味品及农资农具等,展会规模达历史之最。展会期间,将现场举办营口优质农产品评选及推介、活体海蜇展、非遗展示、爱心扶贫购等十余项活动。

本届展会充分发挥辽宁(营口)“农创联”网上供销大集的优势,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同步展销。线上通过网红主播现场直播带货,并通过短视频、无人机进行现场直播互动。同时,通过跨境电商直播形式,与外企进行云签约,拓展国外销售渠道。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展会首日即迎来火爆开局,线上云签约和线下现场签约成为当天的重头戏,签约总额达8.5亿多元。其中,营口市政府与泰国尖竹汶府签订了友好伙伴关系合作意向书。辽宁供销农创联资产经营股份公司与泰国、印度尼西亚两家公司线上签订两份农产品进出口协议,签约金额达5700万美元。

营口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营口人将这些优质资源有效整合,提高农副产品品牌形象,打造营口名片,使营口成为高集聚、强辐射、现代化的农副产品贸易集散地和东北亚优质高效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