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东北大学现场连线。
主创成员高爽(左)讲述采访感受。
本报记者 白 昊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九一八”事变89周年,在此重要节点,辽宁日报推出系列融媒体产品《1895-1945 中国东北角之文化抗战》,包括微纪录片及大型直播。从8月15日至9月18日,产品在辽宁日报《北国》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辽宁平台,辽宁日报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同步推出,累计播放量逾500万人次。
《1895-1945 中国东北角之文化抗战》是辽宁日报于2015年策划制作的新闻特刊,第一次全面系统挖掘和解读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实施的严酷的文化侵略和东北民众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文化抗战。时隔5年,辽宁日报利用新媒体技术,对《1895-1945 中国东北角之文化抗战》进行可视化创作,以更加形象和直观的方式重制内容,进一步推动“文化抗战”概念的传播,加深公众对于文化侵略隐蔽性和危害性的认识。
作为国内首部从文化抗战视角解读抗日战争的微纪录片,《1895-1945 中国东北角之文化抗战》共5个篇章34集。自8月15日在辽宁日报《北国》新闻客户端及其他平台播出,至9月18日结束,广受关注。《1895-1945 中国东北角之文化抗战》的完结篇以直播形式制作,推出当天恰是“九一八”事变89周年,节目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为起点,三路记者分别踏访北大营、三洞桥、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满铁奉天国立图书馆(今张氏帅府)”等9处抗战相关遗迹。多位嘉宾走进直播间,生动讲述东北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化界以及普通民众抵制奴化教育、用笔揭露日本侵略者面目、通过文艺形式传达反抗声音的抗战事迹。
《1895-1945 中国东北角之文化抗战》系列融媒体产品,以更符合当下传播规律的内容和形式,获得一致好评。不少网友在留言中表示,通过观看节目,了解到“文化抗战”并非一个限定在过去时空中的概念,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不断增强文化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