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陶 阳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
“书记”抓扶贫,3.8691亿元产业资金助扶贫,“三位一体”强扶贫,“十三五”以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战略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决战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低保兜底……伴随着潮水般的攻势,沈阳脱贫攻坚任务快速推进、捷报频传:
2016年,1166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60个省级重点贫困村销号;2017年,完成康平县摘帽任务;2018年,脱贫攻坚全面进入巩固扶持阶段。
贫困村沥青(水泥)路面覆盖率、饮水安全贫困户比率、住房安全贫困户比率、基本医保参保率、乡村互联网覆盖率、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率均达到100%……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攀升。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沈阳市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建立“五大机制”,精准施策、挂图作战,全面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脱贫攻坚收官战,激战正酣!
四级挂图连起“责任网”
工作计划图、任务包保图、贫困人口分布图、省级贫困村分布图……在沈阳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张张作战图挂满四壁。
任务时限明确到月,增收措施细化到户,责任落实到人,不同颜色标记,细致入微、清晰明了。
“这是脱贫攻坚的时间表、路线图,也是军令状,提醒着我们时刻绷紧‘责任’这根弦。”康平县相关负责人说。
像这样的作战图,沈阳的4个县(市)区、45个乡镇(街道),204个村也都有,这是一张“作战网”“责任网”“政策网”。
责任、政策、保障,市、县、乡、村四级挂图作战体系中背后蕴藏着这样的关键词,而支撑着这张网发挥作用的则是沈阳市建立起的脱贫攻坚“五大机制”:“书记”抓扶贫机制、脱贫攻坚责任机制、脱贫攻坚政策机制、扶贫资金保障机制、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沈阳成立市委书记和市长为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市、县、乡、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并纳入绩效考评;先后出台《沈阳市脱贫攻坚方案》“1+8+N”等政策保障体系、《沈阳市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方案(2018-2020年)》等“1+N”等完善政策体系,今年,为实现决战决胜目标,又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措施。系列机制的形成,为确保政策落地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提升着脱贫的成色。
建立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据统计,2016年以来,沈阳市市本级资金投入每年同比增长均达到两位数,今年达到8607.8万元,同比增长26.3%;县本级累计投入达2500万元。
资金重点巩固扶持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已脱贫人口613人,兼顾收入在5000元和6120元之间已脱贫人口2162人。同时,确保责任明确到位、资金保障到位、精准施策到位,帮扶成效到位,问题整改到位。
“五个一批”打通致富路
“过去种玉米,靠天吃饭,现在种上了花生、大豆、豇豆等抗旱作物,依靠科学管理,收成不用愁!”在距离新民市新农村镇黄家岭村不远的一处坡地上,扶贫工作队驻村干部王利一边观察着作物长势,一边和记者唠起村里的变化,“去年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283元,今年网店开张了,咱的收入还要破纪录!”
贫困户的腰包鼓了,村子也摘了“穷帽子”。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变成了网红特产村。黄家岭村的脱贫历程,正是沈阳市“五个一批”工作不断推进的一个缩影。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点。沈阳市鼓励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四小经济”“庭院经济”等到户扶贫项目,并给予相应资金支持。2016年以来,累计种植寒富苹果、辣椒、豇豆、杂粮等高效经济作物20万余亩,养殖猪、牛、羊、禽类18万余头(只),惠及贫困人口近2万余人。同时,实施11个光伏扶贫项目,以及20个储藏窖、日光温室、扶贫车间等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带动贫困人口3000余人增收。今年,4个县(市)区实施“飞地扶贫”项目,实现了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优势产业、户有有效产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沈阳市从就业、创业、技能等多方面入手,累计帮扶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7243人(次)实现就业。此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报销政策惠及贫困人口8万余人次,累计资助贫困学生9000余名,低保兜底1.5万余人,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1258户。
“三位一体”点燃新生活
“养上了扶贫羊,走上了致富路,奔向新生活。”最近,康平县胜利街道孔家村的魏永久心情不错,“8000多元的‘母羊补助款’到了账,家门口的那条土路也修好了。”
孔家村是沈阳市发改委的对口扶贫村,今年,在扶贫工作队队长王金宇的努力下,孔家村获得29.07万元的专项资金,完成5.5公里村内道路和田间路修建工作,村容村貌再上了一个台阶。
“咱们不仅要和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还要建设美丽示范村!”王金宇说,“现在村里成立了美丽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还编制了村庄规划。”
置身于沈阳市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中,孔家村的“美丽转身”显得“理所应当”。
为能在更大范围内集聚脱贫攻坚的能量,沈阳市积极推动社会扶贫,组织百余家市直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开展定点帮扶,落实60个单位驻村帮扶,协调驻沈部队、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助力脱贫攻坚,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物资折款)1.8亿元,落实帮扶项目100余个。
越是到最后关头,越要咬紧牙关,越是到最后时刻,越要保持清醒。
为保持政策稳定性、避免返贫发生,沈阳市全面开展资金资产清查和脱贫攻坚大普查,开展返贫监测信息数据采集、分析及监测,持续开展脱贫攻坚督导督查、考核验收,对发现的问题全方位整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砥砺前行,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沈阳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