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树功推着一小车饲料喂鸡。 本报记者 胡海林 摄
本报记者 胡海林
9月11日一早,57岁的梁树功推着一小车饲料来到鸡舍,刚推开门,就被一大群鸡包围。
看着鸡吃过食喝过水,梁树功一边吆喝一边用棍子敲打铁盆,鸡群便迅速向周边的草地、山坡散去,“这一天基本不用怎么管了,晚上它们自己就能跑回来。”
梁树功是朝阳北票市五间房镇西牌楼沟村村民,几年前还是吃穿都犯愁的贫困户,如今已是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今年,他养了1.16万只鸡,纯收入能达到几十万元。
最让梁树功得意的是,自己养的不单纯是散养鸡,还是肩负治蝗任务的“战斗鸡”。自己承包的3000亩草场,因为放养这些牧鸡,蝗虫越来越少。
“我身体不太好,老母亲常年看病吃药,家里靠十来亩地为生,闲时开四轮车拉脚。家里没有钱,两个闺女先后都辍学了。”忆及往事,梁树功抹了一下眼角。
改变来自针对性帮扶。2013年,省草原监理站和北票市草原工作站将梁树功列为帮扶对象,了解其生活情况后,认为帮他种草养羊或养殖牧鸡防治蝗虫是一条致富好门路。
当年,帮扶部门为梁树功送来2000只牧鸡鸡雏,技术更是一条龙服务。“当时还是挺忐忑的,一是怕自己养不好,二是怕卖不出去。养和卖的过程中,草原站都没少帮忙。”梁树功说。
结果,第一年就挣了6万多元。尝到甜头后,梁树功承包了3000亩草场,陆续扩大养殖规模,逐渐打开市场并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致富不忘乡亲。梁树功成立牧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当地农户一同养鸡致富,并为产品注册了“辽西绿野”商标。目前,该合作社养殖牧鸡近3万只,预计年利润超过100万元。
蝗虫灾害是草原地带常见的虫害。省草原监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养殖牧鸡防治蝗虫属于生物防治,且防治率能达到85%以上。通过发展牧鸡养殖,既保护了草原生态,又让农户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