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校园足球的重要元素。 本报记者 孙海涛 摄
本报记者 黄 岩 李 翔
“我们学校的足球队在2014年10月成立,第二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发布,借这个东风,我们陆续开展校园足球文化、班级联赛等相关活动。经过6年努力,在全市范围内,我们学校的校园足球也是较为出色的。”在接受采访时,南京一校长白岛一分校副校长陈雷如是说。该校发展校园足球的一条重要成功经验,就是坚持“体教结合”。
“文化课和足球不是对立的关系,踢足球和学习成绩好不好,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我们球队的孩子,学习成绩都不差。”陈雷这样介绍。作为球队的主教练,丁宁表示:“我们有一条严格的队规,要是考试进不了班级前十名,就要停训,什么时候成绩上来了,才能恢复训练。所以有的孩子为了能参加训练,会更加用功学习,踢足球等于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作为一名资深的校园足球教练员,丁宁深知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足球这项运动,到最后比的是大脑。简单来说,传球这项技术,就用得上几何的知识。我们做的是纯粹的校园足球,不能走原来体校的老路。”丁宁直言不讳,“我们队里的孩子,别的不敢说,第一是没有任何恶习,整体素质非常高;第二是通过足球运动拥有了团队意识,懂得分享、协作、配合。即便今后他们不从事职业足球,这也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除此之外,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也是南京一校长白岛一分校的一大特色。陈雷介绍:“队徽、队旗、队服,都有孩子们参与设计的内容,大家热情很高,既增加了孩子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也让家长更愿意参与到校园足球里来。”他表示,该校校园足球的生态环境仍然脆弱,学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有些家长还是担心足球会挤占孩子的学习时间,以及学习其他课外知识的时间,这也制约了校园足球的发展。”陈雷实话实说,“今年10月,我们还会再招一拨孩子,到底能招上来多少,我们心里也没底。”
南京一校长白岛一分校足球队即将迎来“新老交替”,怎样让新一批孩子迅速融入校园足球氛围,是丁宁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对于不久前国家层面做出的“禁止进行正式足球比赛”“禁止进行成人化、专业化的足球训练”等要求,丁宁极为赞同。“这个年龄段,足球对他们而言就是兴趣爱好,如果有比赛,就会有胜负,就会有各方面比较。如果总输,孩子容易对足球失去兴趣,教练也容易为了提高成绩而超常规训练,这样做短期内可能会提高成绩,但对孩子的长期成长是不利的。”
的确,校园足球的发展,要照顾到每个年龄段孩子的不同特点,切忌急功近利,避免过早专业化,让孩子享受到该有的快乐。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这才是校园足球应该具备的社会价值。
编后
本报推出这组系列报道,通过南京一校长白岛一分校这一样本,传达了“从零开始”也可以办好校园足球的信心,更希望这一样本得到复制和推广。
要复制推广,需要拥有相应的硬件条件,需要学校层面倾力投入,更重要的是要得法,走“体教结合”的路子,让踢球和学业不矛盾,反而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是南京一校长白岛一分校的成功经验,也是其他学校抓好校园足球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