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月牙岛公园景色怡人。
抚顺城区变绿变美。本文图片由本报特约记者门莹摄
徐中元 本报记者 周 明 崔振波
核心提示
城市的美,不仅在于山水,更需要有灵动的底蕴。涵养城市的河流、披翠缀彩的山峰、让人放心呼吸的空气……都是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都是城市居民的生活企望。如今,这些业已成为抚顺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抚顺市坚持生态立市,按照“产业+民生+生态”的工作思路,实施生态惠民工程,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不断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百姓在生态修复中共享碧水蓝天,在生态富民中走向小康生活。
生态修复 重塑绿水青山
抚顺市青年路南侧,600亩竞相绽放的油菜花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金黄耀眼,微风吹过,飘来淡淡花香,让游客流连忘返。正在拍照留念的游客王娇对记者说:“几年前,这里遍地积水,一片破败景象。如今,这里已变成稻田、花海、公园。”对于腾空的采沉区土地,抚顺市通过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建设集农业休闲、旅游、研学、采摘、度假于一体,带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成为城市生态花园。
2018年以来,抚顺市坚持“产业+民生+生态”同步推进,做深做实以西露天矿为核心的采煤影响区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全面推进“生态恢复—绿色矿山—景观提升—文化弘扬”治理模式。抚顺举全市之力实施2019行动计划,采沉区土地复垦等7个环境治理工程、青年路生态观光长廊等10个环境整治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植树78.8万株、绿化2200亩,整理复垦土地3100亩、种植水稻等2800亩。土地指标交易收入1亿元。长期制约发展的“城市伤疤”逐步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新景观、助推发展的新引擎。
目前,生态湿地公园、现代农业观光园、东北记忆工业主题广场、采沉记忆实景公园、青年路生态观光长廊、环坑步行绿道、环坑旅游小火车等23个项目陆续建成投入使用,让老矿区焕发出新活力。整理复垦采沉区土地3100亩,种植水稻800亩、向日葵600亩,昔日的煤场变成了旅游好去处。
保护水源 让市民喝上“放心水”
9月15日,记者来到距离抚顺县后安镇不到5公里的台沟湿地公园。站在观景台上举目远眺,几百米处便是大伙房水库。这里是社河的入库口,也是河流进入大伙房水库前,污染防治的最后一道防线。
像这样的湿地在社河流域总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抚顺市采取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堤岸生物防护植入多种植物,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水体进行再次净化。
作为我省的“经济线”和“生命线”,抚顺大伙房水库的水质保护直接关系到2300万人口能否喝上安全洁净的饮用水。
为了保护好这口“大水缸”,从2013年开始,抚顺市全面启动大伙房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行动。抚顺市通过“调整、治理、培育、管理”的工作思路,保护水源地、改善农村环境,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动水源保护区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大伙房水库库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按照国家《湖泊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技术指南》评估,大伙房水库生态安全指数等级为“I级”,安全状态为“安全”。
保护与发展并重 释放生态富民红利
为从源头解决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抚顺市在大伙房水源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东洲区章党镇洼子伙洛村是贫困村,经历了从彷徨无措找不到发展方向,到坚定成立合作社发展绿色农业的历程,使村民享受到生态富民红利。
2014年,时任洼子伙洛村党支部书记的李学武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几乎访遍了省内外的知名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最后,他们选择了种植葡萄项目,因为洼子伙洛村有20多年的“康贝尔”葡萄种植经验,还有大伙房水源保护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考虑到市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李学武把葡萄种植的目标聚焦在“有机”与“高端”上。2015年4月,鑫世野合作社正式成立,铁背山有机葡萄也同时通过有关部门的认证。
在洼子伙洛村,合作社的道路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35岁的刘玉娟是合作社的早期成员,现有2座冷棚、占地3亩,她说:“看新闻的时候,总听说农村合作社,想跟着一起干,却没有领头人。”成立鑫世野合作社对于刘玉娟来说,是梦想照进了现实。她不仅是合作社早期成员,还是积极培育新品种的试验员。
15年间,洼子伙洛村的村民一天天看着村路越铺越平整,院子越修越干净,屋子越盖越宽敞。去城里的交通工具也从火车变成了小客车或私家车。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兼得,让小康生活的画卷底色更绿、成色更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