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县牧丰公司肉牛养殖项目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本报记者 张 旭 摄
喀左县水泉镇水泉村润泽花海光伏发电项目。本报记者 张 旭 摄
喀左县水泉镇二道门村建设高标准冷棚发展蔬菜种植。 董大鹏 摄
本报记者 吴 镝 张 旭
核心提示
近年来,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以党建统领脱贫攻坚,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产业扶贫、行业扶贫,并通过结对帮扶凝聚起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截至目前,喀左县累计建设村级光伏电站86个,实现86个贫困村扶贫电站全覆盖;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特色种植产业基地,每个贫困户都有特色种植产业项目,贫困人口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达到100%,10万元以上的达到40%,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带动 稳定脱贫有了保障
9月13日,记者在喀左县南公营子镇黄花店村看到,村委会所在地后面,两排蓝色的光伏电池板罗列成错落有致的“梯田”,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是黄花店村建成的70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电站年均发电量11万度左右,年均收益10万元以上。该电站共辐射带动黄花店村建档立卡户84户196人,每户年均收益可达1200元,将持续扶持20年。
产业扶贫是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长久之策。近年来,喀左县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特色种植、畜牧养牛三大产业,采取村级扶贫电站模式,深入推进光伏发电产业。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设村级光伏电站86个,实现86个贫困村扶贫电站全覆盖,装机总量8.2兆瓦,每年发电量达到1240万度以上。光伏补贴全部到账后,每年光伏发电收入在900万元以上,为全县所有贫困人口人均增收500元以上,持续扶持20年。
在特色种植产业上,喀左县采取共营制土地股份合作社、扶贫标准化果园等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发展新型经营主体124个,实现所有贫困村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累计流转土地8万亩以上,落实产业扶贫项目127个,86个贫困村全部建成50亩以上精准扶贫基地,主要种植有机蔬菜、中草药、酒高粱、小杂粮等附加值较高作物,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特色种植产业基地,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特色种植产业项目,带动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
喀左县利用养牛基础好、市场稳定、农户易于接受的优势,创新金融扶贫模式,采取政府增信撬动金融资金的办法,通过自贷自养、自筹自养和养牛扶贫农场带动,大力发展以养牛为主的畜牧养殖产业。自贷自养方面,对有一定劳动能力、有养殖经验和有养牛意愿的贫困户,政府帮助协调1万元以上扶贫贷款,并全额给予贴息,扶持贫困户购买基础母牛或育肥牛。自筹自养方面,对脱贫户自筹资金发展养牛产业的,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并开展集中培训和技术指导,全力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
截至目前,全县贫困户养牛存栏量已达2.4万头,户均一头以上。喀左县通过整合利用各类资金3914万元,在12个乡镇建设标准化规模养牛农场14个,总存栏量保持在5600头左右,每年实现扶贫收益433万元。
携手同行 小康路上凝心聚力
近日,喀左县卫健局、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来到利州街道南窑村建档立卡户家中开展健康扶贫活动。这次活动是县疾控中心结合全县健康扶贫工作总体部署,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抓手,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有效改变居民卫生习惯及生活方式,实现有效预防和精准管理。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不仅要练就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本领,更需要有同心共筑小康梦的凝聚力。年初以来,喀左县围绕责任落实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书记直接抓,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重点抓的扶贫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副县级领导干部包扶责任、县直单位行业扶贫责任、一般干部结对帮扶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
今年,喀左县在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领域持续发力,完成危房改造843户;实现新农合参合率、大病保险参保率两个100%;为2020年春季学期2727名贫困家庭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免除各项费用202万元;补齐86个贫困村及14个贫困边缘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
今年,全县对结对帮扶进行了重新调整,形成省、市、县、乡共5083名机关干部与建档立卡户精准对接。发挥市(中省)直部门(企业)包扶乡镇作用,建立包乡镇部门(企业)与所包扶乡镇以及所属村和贫困户的脱贫责任联结机制,统筹考虑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等因素,重点向经济薄弱村用力和倾斜。全县深入实施驻村扶贫和结对帮扶工程,驻村工作队着力帮助抓好班子、建好队伍;帮助发展主导产业,推进富民强村;帮助健全完善制度,推进依法治村;帮助更好地服务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目前,省、市、县三级146个包扶单位结对帮扶86个村,全县3451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户,累计投入到户帮扶资金336万元,解决问题990个。
喀左县积极推进社会扶贫,鼓励民营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广泛开展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服务业等认领项目,采取社会、单位、个人认领等方式,对贫困村和贫困户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广大企业家、爱心人士热心捐助款物420万元,用实际行动弘扬和践行了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
“能人”治村 脱贫增强内生动力
秋收时节,喀左县水泉镇水泉村润泽旅游景区瓜果飘香。这里是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喀左润泽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特色旅游产业基地。该基地起初流转土地160亩,发展特色种植、规模种植产业项目,建成了这个集花海观光、鲜果采摘、蔬菜认养、光伏发电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产业基地,当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几年来,合作社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累计流转土地600亩,依托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近200个,预计年末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建档立卡户人均分红2000元以上。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2016年初,水泉镇落实喀左县委“能人”治村要求,将本村“能人”唐廷波选拔为党支部书记。唐廷波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水泉村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村民们迈向了小康生活。
近年来,喀左县大力选用有经营头脑、市场思维的“能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大力推行“能人”治村。今年以来,围绕推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累计调整村党支部书记55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达到172人,占比92.5%;“能人型”村党支部书记达到169人,占比90.8%;19个乡镇共配备35岁以下村党支部书记17人。同时,广开思路、打破常规,积极回引创业成功企业家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喀左县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动村级组织采取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开发村内资源、引进“飞地项目”等方式,不断开拓增收渠道。目前,186个村党组织共落实种植项目167个、养殖项目29个、村内资源开发项目52个、引进工业项目27个,带动18949户农户增收,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达到100%,10万元以上的达到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