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维波的相册里,有两张珍贵的照片:一张是当年李维波和战友徐震、段洪林在战场上的合影;另一张是时隔半个世纪后,三位老战友再次相聚,又一次拍下的合影。
李维波告诉记者,当年他们三个都是排长,“这张老照片是1953年在丹东大孤山拍摄的,为了纪念抗美援朝胜利!”照片上的三个人身着军装,意气风发,留下了珍贵的瞬间。
李维波说,1955年,徐震在沈阳转业,段洪林和李维波在上世纪60年代曾一起走上越南战场。后来在一次战友聚会上,三个人再次相遇,于是有了第二张照片。那时距离仨人拍摄第一张照片已经过去50年。漫长的岁月磨去他们青春的容颜,但照片上他们眼中仍闪着属于军人的坚毅。李维波说自己很遗憾仨人没有穿上军装再来一张合照。
“我们很幸运,活着走下战场,但很多战友永远留在了异乡。”李维波说。
从那场战争中活下来的他们,现在平静地生活着。但在他们内心,一直都有一种荣耀叫“抗美援朝”。
一场伟大的战争,锻造了一群伟大的士兵。当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勇敢,面对强敌不畏惧不退缩的勇往直前精神,留给我们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
词条
战争之神——炮兵
炮兵一直被认为是“战争之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炮兵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从1950年底至1951年春,我国共紧急建立了6个炮兵训练基地,组建了5个地面炮师和4个高射炮兵师。
1951年3月,刚组建不到一年的炮兵第63师入朝,这是中国首批成建制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的高炮部队之一。至1952年,志愿军火炮总数已增至1.5万门,能够与敌人进行相当规模的炮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