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记者采访的抗美援朝老兵中年纪比较大的一位,采访吕品的方式也很特殊:通过视频采访。和其他抗美援朝老兵一样,谈起那段硝烟弥漫的记忆都像关不住的话匣子,热泪禁不住地流下来。吕品总会说起自己三次参加阅兵仪式,这是他这辈子最自豪的一件事。而每每看着自己获得的那些勋章,都会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牺牲的战友,在他心里,那些战友才更值得拥有这些荣誉。
“白云山团”锦旗 志愿军50军司令部、政治部颁发给149师447团的锦旗。
政治委员
吕 品
现年96岁
入朝年龄
26岁
入朝时间
1950年10月
参加战役
白云山阻击战
所属部队
50军149师447团
提示
朝鲜汉江南岸,巍巍白云山叠翠蓊郁,这里是96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吕品最魂牵梦萦的地方。虽然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其他战友比起来,吕品却一直认为自己的经历只能算平平淡淡,并不值得一说。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白云山,他曾和447团的战友们,经历了怎样的殊死搏斗。
吕品家中有一本厚厚的老影集,他时常会翻开来看看,战场上的一幕幕就又回到了他的眼前。
接到赴朝命令时部队正在搞生产
1924年出生,1939年入党,1987年离休。吕品曾任辽宁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顾问。
从1950年10月入朝,到1955年回国,吕品在朝鲜战场战斗了近4年时间。
“接到去朝鲜战场命令时我们部队正在湖北搞生产,庄稼还没收呢。”吕品告诉记者。
当时吕品所在的149师在9月下旬结束生产后,随50军从湖北花园车站登车,于10月上旬到达辽宁省西丰县平岗镇集结待命,并于1950年10月进入朝鲜。
“当时部队在安东(今丹东)一个造纸厂装芦苇的大院里还待了一个白天,当天晚上我们就跨过鸭绿江,我记得新义州当时一片漆黑。”吕品说。
入朝时吕品26岁,一直做政治宣传工作。1951年1月,吕品随部队渡过汉江驻守白云山、光教山地区。“白云山当时控制着水原通往汉城的铁路和公路,位置十分重要。”吕品当时的职务是447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也正是这个447团,在白云山浴血奋战11昼夜,打退敌人十余次进攻,毙伤千余人,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白云山团”荣誉称号。
吕品说,这场著名的白云山阻击战是汉江南岸阻击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月25日,三营八连夜袭水原,18名志愿军战士突进城内,不但烧了敌人辎重车,还抓住了美25师的一个宪兵。”随即战争的序幕拉开。
这场持续了11个昼夜的战斗深深地印在吕品心中。敌人用10倍于志愿军的兵力,终日用飞机、大炮、坦克狂轰滥炸,向白云山阵地发起一次又一次猛烈进攻。“几乎每个山头都经过反复争夺。弹药供给不上,战士两天没吃饱饭,体力严重下降仍坚持战斗。子弹打光了,石头、铁锹、十字镐都能用上,大不了就跟敌人肉搏!”吕品说。
吕品在央视拍摄的纪录片《血洒汉江》里这样形容:最后,排长牺牲了,班长牺牲了,战士牺牲了,一直打到下午4点多,天快要黑了,我们还剩下一个战士,这个战士叫高喜友。这个战士打退敌人的全面冲锋,守住了阵地。
指挥找到美王牌飞行员戴维斯坠机现场
乔治·阿·戴维斯曾被美国远东空军誉为“成绩最高的喷气机王牌驾驶员”,在空战中,他驾驶的喷气机被志愿军空军战士张积慧击落,这件事一度为许多人熟知。当年,吕品还曾指挥部队战士发现了戴维斯坠机现场,并救援了张积慧。
“1952年初,我任志愿军50军149师447团政委,我们团当时驻扎在朝鲜平安北道博川郡五龙洞。”吕品说。
1952年2月10日7时许,吕品和团里其他几位领导正在作战值班室议事,“我当时忽然听到上空飞机‘嘟嘟嘟’的机关炮声,然后又是一连串的机关炮声。”在以往的空战中,一般都是一阵短短的机关炮声响过后就恢复平静,战斗时间极短。但那天不一样,“我当时感觉战斗应该相当激烈。我们正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时候,电话铃响了,三营教导员吴友先向我报告:营部驻地(博川郡青龙面三光里)附近山头,有一架飞机坠落。”吕品马上命令该营进入预设阵地,并迅速派出几组小分队,从不同方向往飞机坠落地点搜索前进。
很快电话就来了,“战士们在飞机坠毁地点,发现一架美制F-86型飞机和一名美军飞行员残骸;还搜寻到一支左轮手枪,一条装有子弹的皮带,弹壳是镀铬的,白色锃亮;还有一支大喇叭手枪,一顶飞行帽,一枚不锈钢的证章。”吕品说。
与此同时,张积慧也被战士们发现了,“当时一营报告在营部驻地上空发现有飞行员跳伞,战士赶过去远远就看见一个身材壮实的飞行员坐在地面,仰望天空。”吕品说,最开始大家还以为是美国飞行员,“当时二连指导员艾维仁还用英语跟他喊话,结果走近一看,是咱们自己的飞行员。”这个飞行员不停地询问战士有没有看见一架美国飞机掉下来,“后来我们把他送到团部,还让炊事员给煮了一大碗面条,暖暖身子。后来才知道,他叫张积慧。”
不久前,吕品在北京再次见到了张积慧,“我们还一起吃了顿饭,回忆起当年的往事,都感触颇深。”
活下来就要把精神传下去
和其他老兵一样,吕品也致力于红色文化的传承,曾多次作报告、演讲, 经常去学校为青少年讲述革命传统。他还与老伴儿一起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
多年来,吕品经常保持一个习惯:收集小物件,军功章、书籍、党徽……在他眼里,这些都代表了那段峥嵘岁月。
在他家衣柜里有一件珍贵的军服,那是2015年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时穿的军服。
吕品很珍惜这件衣服。每次穿上它,他就会很自豪地向人们讲述军服上那些军功章的故事。每到这时,战友们的身影就会浮现在他的眼前。“他们牺牲了,我活下来了。我要把他们的精神传下去!”他是这样对记者说的,这些年来他也是这么做的。
“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能让大家都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英雄先辈们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我们怎能不好好珍惜?” 吕品反问道。
穿越70年的时间隧道,记者聆听着抗美援朝战场上那些英雄的故事,依然会为之热血沸腾。英雄们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也让作为后来人的我们更清楚地知道: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