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人蒋庆泉是电影《英雄儿女》王成原型之一

和战友齐声高喊“向我开炮”

辽宁日报 2020年09月17日

在记者还没有赶到蒋庆泉家时,联系采访的工作人员就给记者打来电话,说蒋庆泉老人已经在门口笔直地站了半天。对于他来说,每一次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经历都像一种仪式。正如他所说,他的身上,背负着牺牲战友的嘱托,那就是将抗美援朝精神永远传承下去。他说,回忆录还会写下去,书还会读下去,抗美援朝战场的故事也仍然要讲下去。那些气壮山河的故事,应该让更多的人知晓。

步话机员

蒋庆泉

现年92岁

入朝年龄

24岁

入朝时间

1952年9月

参加战役

石岘洞北山战役

所属部队

23军

提示

锦州市松山区大岭村的村口,立着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上面一位耄耋老人目光炯炯,旁边写着一句话“向我开炮第一人”。他就是蒋庆泉,电影《英雄儿女》王成的原型之一。

25岁成为英雄,50多年隐姓埋名。蒋庆泉虽然没读过多少书,却也说出过“战争就是一场演义”的豪言壮语。得知记者来采访,蒋庆泉早早地站在门口等待,瘦削的身体站得笔直,厚厚的眼镜透出坚毅,92岁的志愿军老兵蒋庆泉就这样走进我们的视野……

当过“首长的眼睛”

蒋庆泉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房,大大的书桌,成排的书柜。他喜欢看书,学知识。以前住老房子时,他就有一个小书柜,里面最显眼的是四大野战军战史。

1928年,蒋庆泉出生于锦州,很早就参军入伍,曾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2年9月,蒋庆泉跟随23军大部队入朝作战,担任步话员。蒋庆泉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通过鸭绿江大桥走进朝鲜战场时所看到的情景,“到处是火光,到处是坑”。

入朝前,蒋庆泉已经由通信员调入步话机排当步话机员了。他说,到部队锻炼一年后,当上了步话机员,这是个技术兵种,他喜欢学习知识,对各种通信技术都学得很认真。那段时间,他不出操也不站岗,一门心思地研究和练习步话机的操作与联络。

蒋庆泉告诉记者,在当时的战场上,步话机员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可以说就是“首长的眼睛”,“我们说炮往哪打,就往哪打!”

回忆起当年的战斗岁月,蒋庆泉用“苦”来形容,“敌人有飞机、大炮、军舰,我们没有那么高级的武器,我们只有土办法,用铁管子自制爆破筒,帽子包起火药就是炸药包。战斗打起来有时候三天三夜吃不上饭,人绑在树上睡觉,脚后跟冻烂都不知道。”蒋庆泉说,但他们当时又感觉很自豪,“那时候我们还给敌人的炸弹起外号‘土豆’‘地瓜’‘花生米’……每位战士都是无所畏惧的。能上战场保卫和平,我们就是觉得骄傲!”

“一声高喊”让他变成英雄

1953年4月16日,蒋庆泉所在的23军67师201团2营5连接到了命令:攻占石岘洞北山,扼守阵地,组织炮火大量杀伤反击之敌。而对手是美军王牌部队第7师。

25岁的蒋庆泉刚刚在此前的一场战斗中受了伤。原本要跟2营营长下连队的步话机员有事走不开,请他临时代替。于是,蒋庆泉走上了战场。

蒋庆泉说,仗打了两天之后,5连就剩下20多个人了。“我们当时已经一天两夜没休息、吃饭,也没喝水。”在弹尽粮绝的时候,蒋庆泉和战友一起,朝着步话机大吼:“向我的碉堡顶开炮!”随后蒋庆泉被敌人击中,受伤被俘。

多年之后,蒋庆泉才知道,当年炮兵部队出现了弹药短缺的情况,才没能及时向他的阵地开炮。

1953年7月,在另一场战役中,通信连的步话机员于树昌同样激昂地喊出了“向我开炮”,最后在战斗中牺牲。当时记者洪炉将于树昌和蒋庆泉两个人的事迹融合在一起,写出了《向我开炮》一文。

后来,这篇报道被《英雄儿女》的编剧毛烽和导演武兆堤看到,他们又结合了英雄杨根思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情节,塑造出经典的英雄人物形象王成。蒋庆泉也因此成为英雄王成的原型之一。

蒋庆泉说,自己当时是和战友们一起喊出“向我的碉堡顶开炮”这句话的。“我和战友都已经做好了献身的准备,大家聚拢在我身边,我们一起喊出了这句话。”蒋庆泉说,时至今日,他都没把自己看成是英雄,“我身边有千千万万个战友,他们舍生忘死,牺牲在战场上,我还活着,所以他们才是英雄。”

蒋庆泉对这些战友有着无比崇敬的深情。50多年前,蒋庆泉的部队过鸭绿江大桥时,他看到路边有一块木制的墓碑,写有“曹宅水之墓”几个字,曹宅水是曾和他在同一个连队战斗过的吹号员。当时蒋庆泉就从队伍中跑了出去,对着墓碑敬了个军礼。

在参观抗美援朝纪念设施的时候,蒋庆泉总是特别专注,他总能回忆起那些出生入死的战友,那一幕幕激烈的战争场景……

五十载清苦生活

走下战场回到家乡,蒋庆泉将所有的战争故事都埋进记忆。

他的生活曾一度清贫,靠卖鞋垫为生。那段日子,村里也常有一些复员回乡的老兵,大家聚在一起聊当年上战场的事。每次有人问起蒋庆泉,他总是会说:“我没打过多少仗。”

有一次村里放映露天电影《英雄儿女》,蒋庆泉带着儿女去看。回家后,蒋庆泉就躲在被窝里哭。而在此时,当年的记者洪炉也在尝试着寻找蒋庆泉。最终,在洪炉等人的努力下,2010年,蒋庆泉的“王成般的英雄事迹”被多家媒体跟踪报道。来自全国各地的拜访者也开始络绎不绝追寻他的那些事迹。

英雄终于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里。

不过,直到今天,蒋庆泉也不愿意多谈自己是英雄。

但蒋庆泉对记者说“幸而有当年”,那段经历让他一辈子难以忘怀,成为他人生最大的精神财富。

蒋庆泉只上过一年半的学,但他还是学习写回忆录,写随笔。刚开始时,不会写的字就查字典,桌子上那本跟孙女要的字典被他翻得已经卷了边。当年战场上的杯子,他还留着,现在成了他的笔筒。这些跟随他多年的老物件都已经融入他的生命中了。

蒋庆泉还向记者展示了他写的随笔,大多都是关于战斗的“对仗句”,“我想把我经历的那段战斗经历都写下来,留给后人看看。我希望大家不要忘了那场战争,那些英雄,那些故事。”

2010年,政府要给蒋庆泉经济补偿和特殊待遇,他谢绝了,只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得到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